Page 12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123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
目分的国家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按用途分的国家计划和开始动用的固定资产计划完成情况、国
家的新增能力(或效益)计划完成情况、房屋建筑面积竣工情况、国家计划外投资情况、1957
年12月31日实有房屋面积;②简要表:基本建设计划完成情况一览表、计划外投资动用情况、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情况、1957年12月31日实有房屋面积:③购置表:固定资产购置报告表。
1958年,将季报改作月报、旬报或5日报和日报。4月起执行《基本建设电讯月报制度》,停
止简讯月报制度。9月15日省局通知,电讯月报采用25天实际加5天预计的办法,保证在每月30
日前上报。1959年3月1日起执行日报、5日报、旬报制度,于报告期后2日上午10时加急电报省
统计局。1960年5月起,执行《基本建设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统计旬报、月报》。年报减少5个
表,1961年7月份起,取消旬报和邮寄月报,每月只报电讯快报。年报按管理系统分组有57个,
主要产品的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有84种。1962年4月起执行地区综合汇总范围为本辖区内
县和县以上全部项目完成情况。1963年12月,省统计局转发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对基本建设投
资与各项专项资金、四项费用、大修理费用、生产费用、事业和行政费、农业经费、储备费、
交通费用划分作出具体规定,从1964年起执行。1964年,国家统计局通知对基本建设统计作个
别调整。基本建设的管理工作以货币工作量为主改变为以竣工投产和实物形象进度为主。统计
工作加强实物统计。1965年,基本建设统计增加基本建设项目一览表,制定集体所有制施工单
位年末人数和工作量、基本建设新增能力(或效益)一览表,恢复全面的基本建设电讯月报和
大中型建设项目一览表月报。1966年~1969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基本建设统计中断。
1970年才开始恢复,统计上报投资额电讯月报、大中型建设项目投资和新增生产能力季报、地
方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月报。1971年,年报执行基本建设项目个数和投资额表、本年施
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一览表、基本建设新增生产能力表。1972年,补充和调整报表表式,增加
本年施工的房屋情况表。1973年,毕节地区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电讯月报制度。1月和3月使
用新的月报代码。按上级通知,基本建设定期报表抄送建设银行一份。1975年增加按事业种类
分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表、基本建设投资和新增固定资产补充指标表。1976年3月,
执行基本建设统计电讯月报新代号。从1976年开始,基本建设统计的范围包括国家预算直接安
排投资的项目,各地区、各部门列入自筹投资计划的建设项目和计划外的基本建设项目。用专
项资金所搞的挖潜、革新、改造项目,已单列计划进行管理的,不再列入基本建设统计范围,
拟单独进行统计。1977年从2月起,执行新的月报代码,在月报中列入1977年国家计划的全部
建成投产项目和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完成情况。1978年,年报增加基本建设投资使用情况分析
表。在统计年报中建立大中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卡片、县及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基本建设统计制
度、大型项目直接月报制度,并适当调整原有报表制度作。1979年起,执行《重点建设项目投
资计划完成情况电讯月报(直报)制度》,按国家1979年下达的基本建设计划项目填报。1980
年,年报增加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和年末未完成工程平衡表和国内拨款、利用外资、自筹
和其他投资资金分析表。1980年挖潜、革新、改造措施工程统计年报表的项目填报范围由100万
元以上的项目扩大到5万元以上的项目;增加挖潜、革新、改造措施投资完成情况表,挖潜、
革新、改造措施的“效果”和房屋建筑面积及竣工房屋价值表。1981年,国家将“基本建设统
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