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93

第十七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山式,面阔3间,4列七柱架,小青瓦顶。殿内柱间穿枋上对称分布浅雕吉祥花纹图案。前后8条
            穿枋翘撑殿檐,面栏有扇格花窗大门,两次间各有1扇格花窗户。明间排列观音等15尊木雕像,

            两次间为禅房。后殿为歇山式,面阔3间,两次间较窄,系6暗柱及141柱隔成。面栏为六合大
            门。殿檐四角微翘,殿顶平缓。殿内正向排列玉皇大帝等木雕像19尊;背向供奉杨氏历代祖宗

            牌位。1952年,土地改革时,杨氏祖宗牌位被拆除,现存全部寺庙及34尊木雕像。1986年,金沙
            县人民政府公布凤鸣山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彝族建筑) 系余达父之父余象仪于清道光元年(1821)始建,后经
            余达父扩建而成。整座庄园坐落在一绵延起伏的山腰之间,占地6000余平方米,坐东南向西
            北,依缓坡渐次升高。建筑物单庭独院,以中轴对称,呈三路三重堂宇巡回结构。中间三重堂

            与左右两边三重堂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贯通。建筑群,既注重建筑物的纵向发展,又考虑它的
            平面延伸。建筑设计既考虑整个建筑的完整性,又注重三路三重叠之间不同的功用及建筑特

            点。中路为建筑的主体,依次为面扩5间的大堂、对厅(二堂)、正堂。大堂高耸于3米高的石
            阶上,占地225平方米,雄伟挺拔。大堂上设藏砚楼,前、后、右三面设回廊,后面为歇山顶,
            左面为悬山顶。从大堂向后,依次为第二层的对厅和第三层的下堂。对厅及上堂除在规模上略

            小于大堂外,其建筑风格与建筑物上的雕刻,均严格遵守整个建筑群的整体统一性。左路建筑
            依次为轿厅、客厅(雅堂)、西花园、祠堂。祠堂后设厨房,在这里与中路连通。在这路建筑

            群中,雅堂为四面雕花的回廊木房。客厅与祠堂之间是西花园,在占地不大的花园中,有两口
            环亭鱼池,池上横卧风雨桥,桥上设飞栏椅。鱼池四周,各有条形花坛种有四季花草,与池中

            游鱼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给人闲适幽逸情趣的自然风景图。右路东花园、客房、仓房和碾坊。
            在右路建筑群中,东花园引人注目。东花园又称亦园,园中有3个花池。打开整个三路三重堂的

            建筑平面图,整个建筑摆布,按虎的变形图所设计。1988年,大屯土司庄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方斗姥阁建筑群 位于城北外里许,建于清道光末至咸丰年间,进山门有房3间。第一重

            殿,有房5间,祀老君、药王。第二重殿院前有方池1亩,中有庆云楼,系宣统三年(1911)知
            府陈庆慈建。楼前有翰墨池,广不盈尺,原为污泥蔓草遮掩。上有清泉滃然淙出,其味甘凉,

            经疏浚,有精雕细镂的盘龙石一块,龙头口内有圆宝石一颗,潺潺流水由龙口喷出。第三重为
            斗姥阁,有正殿5间,左右两厢各3间,后客房3间。正殿前左右各有方池1亩,中置小巧玲珑的
            石山,池中游鱼款款游动。客房内窗明几净,为游人憩息之处。庭前左右,植金桂、银桂各1

            株,中秋佳节,香飘四方。桂叶背面,都有稻谷粒大的黑色圆点,每个圆点上都有1个清晰可见
            的贵字,须用指甲着力刮之,才能刮去。第四重是大佛殿5间,3尊大佛和两旁十八罗汉,栩栩

            如生。其后为普陀岩,岩下深潭,潭水清冽,四时不盈不涸。第五重四龙阁,有正殿5间,祀吕
            祖,登阁上钟鼓楼,可环顾全城。20世纪50年代初绝大部分建筑已被毁,仅存庆云楼,今已摇

            摇欲坠。







                                                                                                           1729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