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五)
P. 74
1984~1992年,共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建设项目40个,修建各类房屋6.03万平方米及市政基础
设施和服务设施,形成至今布局基本合理、整齐、美观的集镇格局。建镇初集镇大街为一段高
低起伏相差3米余的公路,严重影响车辆通过和人员行走安全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镇里组织当
地居民投工4000余个,挖填土石方4300立方米,砌石护坡保坎500米,将原街改建为长2000米、
宽18米的沥青路面平直街,成为全省很少设有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绿化隔离带的集镇街
道。1991年,完成《黄泥塘镇详细规划》并付诸实施。其间修建容量800立方米、2400立方米
的蓄水池各一个,安装供水管1050米,基本解决集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建成装机容量200
千瓦的乌溪水电站,解决镇上居民生产生活用电;基本建成连接县城的电信通话网络;镇政府
坚持数年在每年植树节前后,组织居民在集镇周边植树造林;镇上各单位办公楼前均建有花
园、花池,种植绿化树3000余株,绿化1700平方米。每逢赶集天,其周边有2万~3万民众到黄
泥塘赶集。
赫章县野马川集镇 位于326国道毕节至赫章段上。西距赫章县城19千米,东距毕节市区77
千米。清代属威宁州宣化里,民国31年(1942)后为赫章县野马川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为赫章县第八区治所驻地。历来为邻近片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野马川河流经野马川镇15千米,
形成2~5千米不等宽的淤积坝子,其土质肥沃,盛产稻米、油菜和烤烟等农产品。产煤炭和瓷
土,且优质易于开采。其所产的陶瓷在民国期间产品尤多。野马川乡有陶乡之称,其陶瓷产品
远销云南宣威、昭通和四川宜宾、叙永等地。历史上,野马川人有利用威宁、赫章县境所产铅
锌矿炼铅锌的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野马川民众炼铅锌,有的年份多达千吨以上。
1987、1988年先后办起两个精锌冶炼厂,年产精锌9000吨,产值在3000万~5000万元之间。同
时,野马川镇利用丰富的樱桃资源办起山珍食品厂、樱桃罐头外销。全镇1.3万农村人口,50%
以上的就业于乡镇企业。80%以上的较富裕居民沿集镇街道两旁建起百余幢3~5层高的砖混、
钢砖结构楼房,有个别的还建起别墅,买小轿车。集镇上原有上下两条街道,总长5.3千米。
主要路段均硬化为混凝土路面。上街辟为农贸市场,建大棚、广场、摊位,供二、五、八日赶
集用,每逢赶集日,皆有数万人。下街为车辆行驶通道。1998年,在上、下街南面建一条混凝
土路面大街,长400米,宽12米,街道两侧均建起高为数层的楼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
50~80年代间,随着赫章县建起南冲、毛栗、毛家洞、卡上水电站,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通野马
川,完全解决野马川集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70年代,在野马川后山建高位水池,引马槽沟
水库水入池,埋设水管输水到镇上,供应居民生产生活用水。80年代,埋设6000米直径2.5寸的
输水管道,引抽毛栗水库的水入池,补充镇上居民用水的不足。野马川,有326国道过境西通赫
章、威宁,东通毕节,向外行走,较为便利。20世纪30年代,就设有邮政代办所。现设有邮电
所,均可办理电报、程控电话、邮件投递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镇内仅1所小学,现有完
全中学1所,小学6所。同时拥有电影院、电视差转台、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医院等设施。居
民衣食住行、文化娱乐、教育就医较为方便。
金沙县安底集镇 位于金沙县境东北中心地带。集镇西北距金沙县城32千米,东北可通遵
义新坪,交通较为方便。20世纪80年代,金沙安底镇市政建设发展快速,新建起中小学、邮电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