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51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是子孙后代的旗帜和好榜样”。再向上行是高5.8米,宽12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四柱三门牌坊。牌
              坊前两边各有一个雕刻细腻、栩栩如生雄狮,牌坊横额为贵州省老一辈革命家秦天真书写“烈

              士陵园”四个大字。再上行,是高大巍峨的龙门牌坊,坊高6米,宽4.7米,横额正面题词为“烈
              士千古”,背面题词为“浩气长存”。坊前左右各1个“龙凤鼓石”。环顾四周,被华山松、马

              尾松、白杨、杜鹃、山花等树木绿色屏障包围。坊后草坪,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主
              任夏曦陵墓。夏曦墓左右两侧各50米处建有琉璃瓦凉亭,邻近是中共毕节地下党武装斗争负责

              人范建章,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抗日先遣队司令员阮俊臣、副司令员陶树清,贵州抗日救
              国军第一支队司令员席大明、第三支队政委欧阳崇廷,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游击纵队贵州支
              队司令员赵文海等革命烈士之墓。顺夏曦墓后中心通道踏级而上,路边立着原贵州省副省长

              徐健生、秦天真等人题写石碑。再上100余级台阶到陵园顶,矗立着12米高烈士纪念碑,碑
              基占地36平方米,碑为青石质地,重檐歇山式,攒尖宝顶,立在须弥座上,正面阴刻仿宋体

              “革命烈士纪念碑,”左侧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题词:“继承烈士的革命事业,学
              习烈士的革命精神”。右侧毕节军分区题词:“功在人民,虽死犹存。”碑背面刻写解放毕
              节、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单。碑后40余米是烈士墓群。伫立碑前,极目

              远眺,群山连绵,此起彼伏。西北方300~400米处是天河公园,公园背后是蓄水1080多万立方
              米的倒天河水库。

                   陕西庙 亦称春秋祠或陕西会馆。坐落于市内中华南路中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庙原为
              仿唐建筑风格的正方形群体。乾隆二十年(1755)知县董朱英重修,前为戏楼,后为关圣殿,

              左右为厢房。中部院坝演戏时可容纳观众近千人。清朝以来,戏楼多有陕西籍商人聚会,故称
              陕西庙。1934年1月,中共贵州毕节地下组织负责人林青领导的草原艺术研究社以此作活动据

              点,组织青年编演现代生活题材的歌剧、话剧,宣传进步思想。现保存较为完整是古戏楼。
                   灵峰寺 坐落于毕节市区西南郊灵峰山半腰,为毕节古八景之一。灵峰山,海拔2017米,
              其峰顶有雾即雨,无云则晴,

              视为灵。据传元末明初,滇籍
              高僧燃指和尚云游至灵峰,见

              灵峰山巍峨壮丽,便四处行医
              化缘,募资建成仿中原地区唐
              代寺庙白云古刹,清代更名为

              灵峰寺。乾隆二十年(1755),
              知县董朱英集资扩建寺院为弥

              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和观音
              殿,并凿泉、砌池、建桥,增

              厢庑、花厅、亭阁、花圃、禅
              房。中殿左右两壁塑有十八罗
              汉像。寺外古木参天,草木葱                                                  灵峰寺



            1614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