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71
第九篇 军 事
面包围敌樊部先头部队,激战12小时,毙敌400多名,俘敌300多名,樊嵩甫率部撤至赫章
可乐。红军向镇雄方向转移。10日,红军击溃当地民团,占领广德关,控制通往镇雄的交
通要道。
哲庄坝战斗 3月11日,敌万耀煌率后梯队十三师从赫章桃园出发,经哲庄坝开往镇雄。红
四师、五师、六师赶到哲庄坝,分3路伏击万部十三师。万部进入伏击圈后,红军围十三师夏旅
于桃园,围潘旅于哲庄坝,使其不能相顾。经过1天的激战,歼灭万部两个团,俘敌300多人,
缴获轻重机枪30余挺,步枪300多支和一些军用品。13日,在镇雄安耳洞以西、赫章财神堂以
北,迅速穿插于郭汝栋、樊嵩甫两个纵队之间,向西北方向突围,跳出国民党军10倍于红军的
包围圈,向威宁、宣威方向转战。
第三节 红军游击队
一 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
建制 1935年2月,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集结于扎西时,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
的命令,决定挑选一批红军留在川滇黔边区坚持游击武装斗争。游击队的任务是:打击牵制
敌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安置和保护伤病员;建立革命根据地。决定由红三军团六
师政委徐策、干部团政委余泽鸿、红八军团民运部部长戴元怀组成川南特委,直属中央领
导。选择400多名干部、战士与王逸涛领导的叙永特区游击队合队,组成川南游击纵队。徐
策兼纵队政委,王逸涛任纵队司令员(后由刘干臣、余泽鸿、刘复初继任)。纵队下设司令
部、政治部、供给处、群众工作团、没收委员会、宣传队,部队编为5个大队。政治部主任
余泽鸿,组织部长戴元怀,参谋长刘干臣,副参谋长曾春鉴,供给处长杨德胜,群工团长钟
昌涛,特派员龙厚生,司令部指导员李桂洪(女),司令部秘书阚思颖(女),一大队队长
董玉清,二大队队长曾正南,三大队队长杨登高,四大队队长梁亚伯,五大队队长董宪山。
特委决定在纵队建立中共党总支委员会,阚思颖任总支书记,编为五个支部,在大队建立支
部,设指导员。纵队活动地区为川滇黔边区10多个县。6月,纵队在川南地区与地方的南六游击
队、红军黔北游击队合队,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简称纵队),特委改称中
共川滇黔边区特委。
战事 1.攻占赫章分县县城。1935年8月上旬,纵队由镇雄进入威宁、毕节边境,在野马川
金山乡打开恶霸朱益斋庄园,处决罪大的朱家管事,没收朱益斋财物分给群众。同时,与当地
绿林武装头领席大明取得联系,谋划袭击赫章分县县城。由于行动计划泄密,赫章分县县长沈
义方调集民团和县府特务队200多人在距县城10里的水坡堵截。8月18日,纵队奔袭县城,在水
坡与民团遭遇,战斗持续3个多小时,毙伤团丁10多人,活捉民团头目张耀东,占领县城。纵队
在赫章分县县城召开群众大会,公审枪决张耀东。20日,纵队撤离县城。
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