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6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粮尽,义军发生内讧,猪拱箐苗族起义军由西门撤出,退回毕节,青号军也随后撤走,城中守
              备单薄,士气不振。六月初八日,赵德昌督军直抵城下,砍开东门拥入,义军与之展开巷战,

              岩大武见孤城难守,率起义军突围,经花鱼洞渡河,进入平远州境。



                                              第三节 民国战事





                   朱炳章围攻毕节城 民国18年(1929),贵州发生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周西成、四十三军
              军长李晓炎两派军阀之争。是年5月初,李派收编大定县兔场地方武装朱炳章部。朱炳章联合

              赫章地方武装席大明部500多人,乘毕节驻军周西城部旅长易绍全主力不在防区之际,由朱昌向
              毕节县城推进,试图占领毕节城。守城驻军护卫第三连,不敢出击,将东、西、南、北和通津

              门关闭,朱席二部兵临城下却无法入城,占领虎踞山等处制高点,向城内零星射击,城内守军
              亦相应还击,双方形成对峙。5月20日,毕节县长赵汝全召集士绅及护卫第三连连长肖军共商对
              策,决定派街民张炳臣出城与朱炳章谈判,另派县府人员王俊出城求援军。张炳臣与朱炳章谈

              判,朱炳章提出3日内护卫第三连撤离毕节县城去四川叙永,朱部即不再攻城。次日,护卫第
              三连尚未撤出,朱炳章侦悉援军将到,便将部队撤到大定县境。攻打北门的席大明部买通城内

              一苏姓警官及管城门之人,开城门让其部队进城。席部与护卫第三连遭遇,经短暂交火,护卫
              第三连不支,撤出城外,席大明部进驻易绍全的司令部。第二天,周西成部罗大经团来援,席

              大明即率部退回赫章县境。罗团离开毕节后,由易旅刘国清团第二营与护卫第三连驻防毕节。
              6月下旬,朱炳章率部围毕节县城,刘团二营出击,双方交火两天,三天后朱炳章部撤离。7月

              下旬,朱炳章与李晓炎部旅长宋少其合兵4000余人,沿流沧桥一带再度进攻毕节城。刘团第二
              营、护卫三连闭城门固守。正当朱、宋部准备攻城之际,易旅主力前来增援,城内守军随即出
              击,双方激战半日,朱、宋不支撤退。

                   水箐乡教民攻进毕节城 民国28年(1939),毕节县何官屯区水箐乡一带农民以求助菩萨
              神灵方式反对国民党政府抓兵拉伕,征粮派款。四川人刘某自称“刘半仙”在何官屯乡间设立

              儒坛,称“神仙显灵,消灾降福”,能画符、画水治病,很多农民深信不疑,入教者甚多。又
              四处传扬“神仙降旨,真命人主要降世,毕节有大难,信教的人能免灾难”,一时间便发展众
              多道徒,并封水箐乡人刘亮臣为总坛主。是年有数千人入教,举行上千人的祭坛活动。毕节县

              长杨芷泉接到“儒坛”活动的报告后,决定取缔解散儒坛,捕捉道首。派第一区区长刘某协助
              当地乡长、联保主任等“教诲”乡民解散儒坛,并俟机扣押总坛主刘亮臣。鉴于水箐口儒坛势

              力大,不易解散,将刘亮臣父子诱捕关押在毕节县城。是年4月5日,以儒坛道首为头的教民,
              手持大刀、长矛、锄头、镰刀,高喊:“枪打不进,刀砍不进,一砍一个白印印,杀!杀!

              杀!”蜂拥冲进大东门,直冲县政府,砍倒卫兵进入大厅,冲向各科室。守卫县政府的保警队
              猝不及防,被杀伤10余人,其余的被冲散。时值县长杨芷泉不在县衙,代行公务的县府秘书杨
              慎予在惊惶中从后门逃出。暴动的教民冲进财政科抢走现金,又冲到侧院,包围保甲训练班,



             86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