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三)
P. 165
第九篇 军 事
口街离鸡鸣三省处10千米,是云、贵、
川三省交界地。红军驻此期间,在驻地
老百姓墙上书写:“红军是穷人的子弟
兵”“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同时
做到买卖公平,爱护穷苦百姓,深受群
众好评。青少年争着参加红军,老年人
主动给红军带路,护送红军。
红军南渡乌江 1935年3月27日,
红一、三、五军团从遵义泮水、苟坝出
发,分兵两路向黔西打鼓新场周边的弯 鸡鸣三省
子、狗场、翁贡水、后山行进,先头部
队经文家田坝、三丈水、进抵乌江北岸
沙土区后山乡梯子岩渡口。28日,红军
主力抵达安底洋马田、老木孔到大岚头
后,一路沿狗场到翁贡水,经石榴乡抵
乌江北岸大塘河渡口;另一路经安底长
坝、翁贡水到达后山乡江口渡口南渡乌
江,是时,国民党薛岳部一个营将江口
对岸的手扒岩、观音岩等隘口占领,并
构筑起坚固的堡垒,将可登岸的道路封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在金沙后山乡乌江梯子岩、大塘
锁,船只扣下。两岸行人来往经过石壁 等渡口横渡乌江,兵逼贵阳
上的羊肠小道,通向木绳架成10米高的索桥,南岸桥头有一个可容几十人的岩洞里,驻守国民
党军的一个班,据险阻击红军南渡乌江。29日,红一军团一师三团担任渡江先锋,先派出1个排
抢占南岸,先锋排消灭守卫桥头敌人,控制吊桥和渡口,后续部队迅速过江。是年3月30日,中
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随中央直属队和红一军队驻在沙土街上,准
备南渡乌江。31日,渡过乌江的红军摧毁敌军在乌江南岸防堵的几个主要据点,随即,中共中
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率部队离开沙土,在后山梯子岩、江口和石榴乡大塘河等处渡口顺利渡江。
二 红九军团转战黔西、大定出水城
掩护中央红军南渡乌江 红军渡乌江前,中共中央电告留在乌江北岸马鬃岭、长千山一带
部队要牵制住敌人,掩护红九军团过江。是时,红九军团的行军路线处于敌军封锁线内,只能
选择小路迂回于夜间行动,到达沙土镇时超过规定时间6个小时,浮桥已被看守部队破坏。此时
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周浑元纵队的先头部队离沙土镇不远。红九军团处境险恶,前有大江拦
路,侧面是吴奇伟、周浑元纵队的五个师,后面有黔军魏金镛师、川军郭勋祺的3个旅。红九军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