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昌宁县志
P. 89
第一章 自然环境 地理卷
长 24.70 千米,径流面积 96.90 平方千米。
勐统河发源于翁堵乡风吹山,向东南流经勐统坝、长山、西桂,在大沙坝与勐底河汇合后称永康河,
经湾甸与枯柯河汇合出境称勐波罗河,过境 41 千米,径流面积 342 平方千米,年径流量 1.48 亿立方米。
勐统河主要支流有芒顶河、芒蚌河、更戛河。芒顶河发源于翁堵乡沙泥河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撒马场、
勐统坝,在新城附近汇入勐统河,全长 25 千米,径流面积 60 平方千米;芒蚌河发源于勐统镇西部尖
山东麓,向南经大黑山、大立马东山谷东转,于芒蚌汇入勐统河,全长 21 千米;更戛河发源于更戛乡
田头村小黑山东麓,流经更戛坝、西米村、立达村,在小街子村汇入勐统河,全长 30.50 千米,径流
面积 122 平方千米,年径流量 0.66 亿立方米。
第三节 气 候
一、气候特征
昌宁县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居孟加拉湾暖湿气流通道,总属亚热带季风高原高山气候类型,干、
湿季节分明。高山低谷相间地势造就垂直变化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每年 11 月至次年 4 月空气干燥降
雨量少,形成冬半年干季气候;5 ~ 10 月空气湿润降雨量多,形成夏半年雨季气候。县境低热、温热、
温凉、高寒 4 种气候特征突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复杂多变。
二、气候要素
日照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右甸坝)平均日照时数 2186.4 小时,多年平均日照百分率
50%。干季日照时数多于雨季。1993 年日照时数最少,为 1714.7 小时,日照百分率 39%。2003 年日
照时数最多,为 2573.5 小时,日照百分率 58%。年日照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气温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右甸坝)年均气温 15.0℃,1 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 7.5℃;6
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 20.7℃。
降雨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右甸坝)年均降雨量 1233.8 毫米,降雨量主要集中在 6 ~ 10 月,
11 月到次年 4 月降雨明显偏少。其中 1985 年、1993 年、1995 年、1999 年、2000 年、2004 年降雨稍偏多。
1993 年降雨量 1606.3 毫米,为历年最多。2005 年降雨量 800.4 毫米,为历年最少。
蒸发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右甸坝)年均蒸发量 1816.8 毫米,月平均最少蒸发量 105.9 毫米(12
月),月平均最多蒸发量 204.4 毫米(5 月)。2002 年蒸发量最多,为 2032.5 毫米。2000 年蒸发量最少,
为 1603.5 毫米。
霜期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右甸坝)年平均霜期 54 天,霜期主要集中在 12 月到次年 3 月,
4 月、11 月霜期明显偏少,5 ~ 10 月为无霜期。1996 年霜期 82 天,为历年最长。2005 年霜期 31 天,
为历年最短。
降雪 1986 年 3 月 2 ~ 3 日,昌宁县普降大雪,右甸坝降雪量 7.7 毫米,雪深 3.3 厘米,日平均气
温下降 6.7℃,日最高气温下降 14.3℃。海拔 1200 ~ 2000 米地区持续积雪时间 21 小时、2000 ~ 2500
米地区 39 小时、2500 米以上地区 72 小时。1992 年 11 月下旬,海拔 2000 米以上地区普遍降雪。其他
年份高寒山区也常见降雪。
风 1978 ~ 2005 年,昌宁县(右甸坝)年平均静风频率 38.1%,年平均风速 1.8 米 / 秒,以西南
风为主导风向。最大风速为 1980 年 4 月 30 日(风向:西北)16.0 米 / 秒。2003 年大风日数 6 天,为
历年最多。1978 年、1983 年、1984 年、1985 年、1989 年、1990 年、1991 年无大风天气。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