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8 - 昌宁县志
P. 508
昌宁县志 1978~2005
年,在右甸公社右文大队 225 名儿童中进行保健试点,开展 7 岁以下儿童健康评比,其中体重平均值
以上 16 人、身高平均值以上 14 人。1982 年,再次在右文大队 7 岁以下 1308 名儿童中进行健康检查,
在 227 名儿童中进行血色素测定,血色素每毫升最高 10 毫克、最低 6 毫克。普遍建立新生儿登记簿、
常见病登记簿和体弱儿童、预防接种、婴幼儿死亡登记卡。1984 年,在 7 岁以下儿童中开展健康检
查,在 12 所中心小学 2594 名学生中开展视力检查,视力不良率 2.74%。1985 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
率 14/1 万。1990 年,在达丙镇 5 个办事处、勐统乡勐统村、温泉乡兴文村、漭水乡漭水村、县幼儿园 0 ~ 6
岁 2732 名儿童中进行健康检查,体重在平均值左右 1559 人、超过平均值 2 千克以上 19 人、低于平均
值 2 千克以上 157 人,身高在平均值左右 1392 人、超过平均值 2 厘米以上 12 人、低于平均值 2 厘米
以上 299 人,患佝偻病 376 人,其中有后遗症 155 人。1986 ~ 1990 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 5.42/1 万。
1995 年,5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35.24%,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4.19‰,婴儿死亡率 40.26‰。1996
年起,昌宁县没有发生新生儿破伤风病例。2000 年,婴儿死亡率 31.80‰,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54.64%,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6.95‰,7 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 50.02%。2004 年,3 岁以下儿童系统
管理率 63.44%,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6.95‰,0 ~ 6 岁儿童保健覆盖率 56.74%。2005 年,新生儿死
亡率 20.55‰,婴儿死亡率 23.87‰,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5.08‰。
第五节 公共卫生
一、食品卫生
1978 年,昌宁县首次开展饮食业从业人员、机关食堂炊事员健康体检。通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
城镇 249 人中阳性 30 人、农村 115 人中阳性 2 人。肠道菌培养 326 人,发现携带志贺氏痢疾杆菌 3 人。
一般检查 363 人,患第六型肺结核 1 人。当年,更戛公社更戛、西桂、立达一带居民食用霉变玉米引起
黄曲霉菌中毒,中毒症状最严重村寨超过居民数 95%,后采用补充营养、保肝治疗,中毒者全部康复。
1979 年 8 月,耈街公社团山大队因饮食不足、营养缺乏引起水肿 65 人,肢体消瘦、精神不振 400 余人,
县委、县革命委员会派出工作组,开展病情调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1980 年 3 月 12 日,湾甸公社上
甸大队和小街子大队 60 人食凉拌生猪肉,其中 43 人感染旋毛虫病,经抢救全部康复。1983 年 6 月,成
立昌宁县食品卫生领导小组和食品卫生监督小组。先后两次在县城和达丙、柯街、卡斯、湾甸、温泉、
勐统等集镇开展食品卫生宣传,开办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班,培训 139 人。同时,监督检查食品经营单位
87 个,颁发食品卫生许可证 37 个,责令 14 个冷饮食品店限期整改。1984 年,监督检查交通沿线食品经
营单位 138 个,给予 11 个单位罚款 427 元,并当场销毁霉变食品。开展县城和达丙区直机关饮食从业人
员健康检查,颁发健康合格证 276 人。1984 年 7 月 5 日,柯街华侨农场 28 名基建工人因食用 5 天前油
炸猪肉,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1985 年 2 月 14 日,勐统区新庆乡上庆队一农户建房请客,用凉拌
生猪肉招待亲朋,其中 43 人发生旋毛虫病,经抢救全部康复。当年,开展冷饮、酱油、糖果、糕点、
酒 5 类 59 种食品监测,综合合格率 35.60%,其中冷饮合格率 11.76%、酱油合格率 50%、糖果及糕点合
格率 76%。1986 年起,每年不间断开展食品卫生检查。11 月 15 日,卡斯区大水平乡联宜一农户操办喜事,
用自酿米酒招待亲朋,发生中毒 31 人,经抢救痊愈。1987 年 2 月 13 日,湾甸区小街子乡澡塘一农户操
办婚事,用凉拌生猪肉招待来客,284 人中有 254 人感染旋毛虫病,经抢救均康复。当年,健全和完善
食品卫生档案。1989 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 11 个检查组,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294 个和从业人员
501 人,销毁不合格、变质食品 5340 瓶(袋),取缔不符合卫生标准饮食生产经营个体户 1 户。1990 年,
昌宁县有食品卫生监督员 9 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413 户,从业人员 2015 人,直接接触食品 1300 人,
【 4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