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7 - 昌宁县志
P. 507
第二十四章 医疗卫生 文化卷
年出生的 6843 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四苗”覆盖率 36.15%。1989 年,实行计划免疫保偿制度,0 ~ 7
岁儿童入保率 50.18%,发生百日咳、麻疹各 3 例,均作赔偿处理。1990 年,抽取 30 个村 210 名儿童
开展计划免疫抽样考核,“四苗”覆盖率 91.47%。1986 ~ 1990 年,仅发生百日咳 198 例、麻疹 483 例。
1991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昌宁县“计划免疫达标县”。1992 年,制定《昌宁县消灭脊髓灰质炎实
施规划》,明确 2000 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目标,逐年加强脊髓灰质炎监测及免疫预防工作。1993 年 12 月,
在 0 ~ 4 岁儿童中开展 4 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至 1994 年,参加免疫保偿制度儿童 38936 人,
累计收交保偿费34.77万元,使县乡村计划免疫链设备得到及时更新、修理,推动计划免疫工作持续发展。
至 1995 年末,组织 5 次 10 轮 5 岁以下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每轮强化免疫率均超过 95%,
村寨覆盖率 100%。1996 年,昌宁县计划免疫服务贷款项目启动实施,接受世界银行贷款 7 万美元,省
级配套 10.75 万元,地区配套 10.75 万元,县级自筹 14.33 万元。项目装备县卫生防疫站疫苗运输车 1 辆、
投影仪 1 台、彩电 1 台、录像机 1 台、低温冰箱 3 台、普通冰箱 4 台、冰藏箱 2 台,装备乡镇卫生院
低温冰箱 10 台、普通冰箱 6 台,装备村(办事处)卫生所消毒锅 122 台、接种器材 122 套。2000 年,
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率 90%。2003 年 5 月,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运转和管理。2005 年,
昌宁县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五苗”免疫正常开展。
第四节 妇幼保健
一、妇女保健
1978 年,昌宁县主要以普及新法接生、妇女“两病”(宫垂、尿瘘)查治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
保健重点,宣传孕期饮食、劳动、生活等卫生知识,新法接生率 15.02%。1983 年,采用刮片制片、苏
木紫伊红染色、巴氏分级法在县茶厂已婚妇女 343 人中,开展宫颈癌调查,未查到癌症患者,发现宫颈
炎 43 例、阴道炎 6 例。1985 年,查出尿瘘患者 12 例,新法接生率 56.54%。1986 ~ 1990 年,围绕提
高新法接生率,降低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新法接生率82.78%,产褥热发病率5.10/1万,
产妇死亡率 4.69/1 万。宣传“两病”防治知识 46278 人,可疑病人妇科检查 10297 人,其中宫垂 329 人、
尿瘘 10 人。宫垂中应治疗 311 人,治疗 307 人;尿瘘中手术治疗 8 人。1990 ~ 1994 年,昌宁县被列
为加强中国基层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服务项目 300 个、云南省 20 个县之一,开展出生监测、0 ~ 4 岁儿
童死亡监测、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孕产妇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儿童系统管理、高危儿童管理、5 岁以
下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例及腹泻病例管理工作,以宣传工作为先导,开展妇幼保健教育、节育措施、0 ~ 5
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5 岁以下儿童呼吸道传染、腹泻病例管理、流行病学情况调查。在项目实施中,
得到国际组织无偿援助 5 万美元,国内配套 50 万元。1995 年,“四消毒”新法接生率 52.14%,孕产妇
系统管理率 48.24%,孕产妇死亡率 62.54/10 万,妇女健康教育率 52.55%。2000 ~ 2001 年,昌宁县被
列为云南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县之一,重点加强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基础设施
建设、抢救高危孕产妇、培训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监督管理、开展孕产妇救助工
作。2000 年,新法接生率 95%,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50.02%,高危孕产妇筛查率 9.77%,孕产妇死亡率
85.43/10 万,住院分娩率 55.36%,孕产妇保健率 95.56%。2005 年,孕产妇死亡 2 例,死亡率 60.44/10 万。
二、儿童保健
1978 年后,昌宁县儿童保健工作得到普遍重视。1979 年,在县直机关、厂矿、柯街华侨农场和城
关、达丙、卡斯、湾甸、温泉等公社 9544 名儿童中进行健康检查,并给 45907 名儿童服药驱虫。1981
【 4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