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9 - 昌宁县志
P. 289
第十二章 建设环保 经济卷
二、集镇规划
1985 年前,昌宁县各区镇没有专门集镇建设规划。1985 ~ 1990 年,昌宁县组织开展除右甸镇以
外 13 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1991 ~ 1995 年,调整乡镇集镇规划控制面积。1999 年,委托省城乡建设
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 12 个乡镇(不含右甸镇、珠街乡)集镇总体规划修编,除达丙镇外各乡镇集镇规
划面积为卡斯 1.50 平方千米、柯街 1.50 平方千米、勐统 1.06 平方千米、漭水 0.40 平方千米、湾甸 1
平方千米、大田坝 0.60 平方千米、更戛 0.45 平方千米、耈街 0.28 平方千米、翁堵 0.30 平方千米、鸡
飞 0.50 平方千米、温泉 0.60 平方千米。2005 年,昌宁县组织编制柯街集镇农贸市场详细规划,鸡飞
集镇主街道、中心小广场、乡人民政府大院、街道绿化详细规划,耈街集镇主街道、停车场、牲畜交
易市场详细规划,勐统集镇主街道照明及绿化详细规划。
第三节 县城建设
1978 年后,昌宁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快。1979 年 4 月,县革委会动员县直机关、厂矿职工、
学校师生、驻军部队指战员人均投入劳动日不少于 4 个,改直南门河、扩修右甸街。1985 年,县城建
成区面积 1.60 平方千米,有街、巷 25 段 9.08 千米。1986 ~ 1990 年,按照总体规划完成配套建设面积 0.16
平方千米。1990 年后,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至 1995 年,县城建成区面积 3.40 平方千米,城镇人口 3.66
万人,城镇化水平 10.80%。1996 年后,拓宽改造宝丰路、文昌路、武华路,建成中心环岛(右甸路与
宝丰路交会处)、世纪广场、宁馨宾馆、游泳池、南居民小区、北居民小区、第二自来水厂、观音山
生态垃圾处理场,扩建昌宁一中、昌宁二中、消防大队,建设第二幼儿园。2000 年,县城建成区面积 4.28
平方千米,城镇人口 5.50 万人,其中城市人口 2.40 万人,城镇化水平 16.80%。2001 ~ 2005 年,昌宁
县按照“一年一个样、年年变新样、三年大变样、五年换模样”目标,投入县城建设资金 16924.10 万
元,是 1996 ~ 2000 年的 3.35 倍。建成体育场、昌宁三中、迎宾广场、顺城广场,建设文昌路、宝达路、
福惠路、滨河路等街道,拓宽改造右甸路东段、文昌路西段、宝丰路等主干道,道路全长 19.65 千米,
基本形成“六纵八横”路网;建成茗苑宾馆、白云宾馆,建设农贸市场、兴鸿商场、南小区农贸市场、
北小区农贸市场,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医院、公安局实施整体搬迁,城市绿化、美化、净化、
亮化等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功能逐步完善。2005 年,县城建成区面积 5.86 平方千米,城镇人口 7.30 万人,
其中城市人口 3.40 万人,城镇化水平 21.20%,城市绿化覆盖率 24.92%。
一、县城街道
1979 ~ 1984 年,昌宁县拓建县城右甸街和顺城街、重修街巷 4 条,总长 2.70 千米,铺设混凝土
路面 2.80 万平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1.10 万平方米。1985 年,县城有街道 10 条、街巷 2 条、道路 13
条,总长 9.08 千米,面积 73.60 万平方米,其中混凝土路面 3.04 万平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1.10 万
平方米。1986 ~ 1990 年,实施宝丰路南大街主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扩建工程,整修下水道 1.21
千米、铺筑混凝土 3356 平方米,街面拓宽 7000 平方米,使其成为县城最大街道;加宽南门河平板桥
及下水道盖板 0.40 千米,建设绿化带 0.83 千米。1988 年 5 月,修改和命名街道、巷道、道路称谓。
1991 年,拓宽南门路,修建新城路、前进路,至 1995 年,铺筑环南路、环东路、前进路、商业街、
文昌路、关庙路、十字路等混凝土路面 32780 平方米,砂石路面 27760 平方米;砌筑下水道 0.29 千米。
1996 ~ 1998 年,建设环西路南段、文昌路东段、武华路东段、兴宁街南北段,新建滨河路,铺筑会
【 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