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昌宁县志
P. 205

第八章 工 业       经济卷


               集体修理企业相继歇业、终止解散。2005 年,各类机械修理个体私营企业遍及城乡。
                   农机制造 昌宁县农机修造厂是县境唯一机械制造企业。1978 年,有职工人数 221 人,实现工业
               总产值(当年价)46.30 万元,主要生产“东风 -75”拖拉机内、外平衡臂,试制“4125A”气缸盖(东
               风 -75 拖拉机配件),生产水泥砖、水泥预制块,兼营家用电器销售、维修,并试制手扶拖拉机。其后,
               主要生产柴油发电机组、微型水轮发电机、茶叶抖筛机、打谷机、胶管等。1985 年,有职工人数 97 人。
               1986 年 9 月,与翠华大理石场联营大理石开采加工。1990 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99.63 万元。
               1995 年 12 月,有职工人数 174 人,被卡斯糖厂兼并,更名为卡斯糖厂机电修造塑编分厂。1979 ~ 1995 年,
               制造农业机械主要有玉米脱粒机、脚踏打谷机,年产量百余台,除供应县境生产所需外,部分销往邻
               县。1996 年 1 月,改为独立核算单位,隶属卡斯糖厂。同年,制造打谷机 150 台、茶叶生产机械 15 台。
               1997 年,制造打谷机 300 台。其后,不再进行机械制造。2001 年,昌宁县农机修造厂以 47 万元价格
               整体拍卖,56 名职工分流安置,终止国有企业职工身份。
                   农具锻铸 1978 年,昌宁县主要有漭水、大田坝、柯街、勐统等铁业社从事锻铸业,以打造、铸
               造农业生产工具及民间日用器具为主。随着机制锄、斧、刀具流入量逐年增加,小铁件锻铸业日渐萧条。
               1985 年,各区镇小农具锻铸厂、社全部关闭,工人自行生产,转为私营,仅有柯街、勐统两个铁业社
               部分职工联合开业生产。2005 年,昌宁县民间有少量个体铁器加工作坊,从事砍刀、菜刀、锄、镰刀
               打制和铸犁等,铁业多向焊接钢门窗铁艺转型,很难看到铸铁锅等传统生产工艺。


                   六、复混肥生产
                   1992 年 12 月,卡斯乡在芒尾建成复混肥厂,开创昌宁县化肥生产先河。用甘蔗滤泥、复合肥、磷肥、
               尿素等生产复混肥,供应周边农户生产所需,年产量 40 ~ 50 吨。1996 年,柯街糖厂复混肥厂投产,

               设计生产能力 1.50 万吨,用甘蔗滤泥、黏土、尿素、普通过磷酸钙、硫酸钾生产柯街牌复混肥。1998 年,
               卡斯复混肥厂停厂。至 2005 年,柯街牌复混肥年产量 5000 ~ 6000 吨,最高年产量 1 万吨。


                                                   第五节 轻工业



                   一、制茶

                   (一)茶叶初制
                   昌宁县茶叶初制技术大体可分为晒青毛茶制造、炒青毛茶制造、昌宁绿毛茶制造、昌宁红毛茶制
               造四类。
                   晒青毛茶制造 其制作分茶叶采摘、鲜叶摊晾、揉捻、晒干四个步骤。通常采摘一芽二三叶,一
               般不采雨水叶,以 3 ~ 5 厘米厚度把鲜叶摊在干净竹笆上摊晾 4 ~ 8 小时。自然散失水分后,采用居
               家日常生活用大铁锅杀青,按照“老叶嫩杀、嫩叶老杀”原则,待锅温升至 160℃左右投下鲜叶,先焖炒,
               迅速使叶温升到 80℃~ 90℃,然后抖炒 3 ~ 4 分钟至叶质柔软,茶叶无青草味、无焦味即可。出锅后
               把茶叶放在竹笆上薄薄摊开,双手均匀用力顺同一方向揉捻,按照“嫩叶轻揉、老叶重揉”原则,往返5~8
               次,至茶叶条索逐渐紧结、不松散。在阳光较强情况下晒 5 ~ 8 小时,有的也在阳光下复揉使其条形紧实,
               多次翻晒,挑拣杂质、黄叶,含水量 6% ~ 10% 即收存。晒青毛茶条索松紧适度,卷曲自然,叶芽分

               明,色泽墨绿或黄绿相间,叶芽比例适度,老嫩搭配自然;茶叶清香持久,茶汤多是微蜜黄、清亮通透,
               滋味鲜醇浓厚,叶底完整明亮。
                   炒青毛茶制造 俗称“磨锅茶”,加工工艺除鲜叶质量要求和揉捻、干燥方法外,其他工艺和晒


                                                                                                     【 147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