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昌宁县志
P. 175
第六章 林 业 经济卷
盐肤木、粗榧、杜鹃、西南桦、旱冬瓜、八角枫、云南松、榕树、小叶朴、柴桂、滇藏杜英、浆果楝、
窄叶石栎、滇石栎、杯斗石栎、硬斗石栎、光叶石栎、临沧石栎、多穗石栎、平头石栎、截斗石栎、
箭杆石栎、蔷薇、鸡血藤、毛尖树、滇西草乌、川八角莲、荷包地不容、蕨类植物紫萁等古老孑遗珍
稀植物。
1999 年,昌宁县野生动物调查资料显示,县境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2 种。其中,一级保
护野生动物有熊猴、云豹、林麝、蟒蛇、黑颈长尾雉、绿孔雀 6 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猕猴、穿山甲、豺、
黑熊、小熊猫、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水鹿、鬣羚、斑羚、岩羊、巨松鼠、红瘰疣螈、虎纹蛙、鸢、
黑翅鸢、蜂鹰、蛇雕、林雕、松雀鹰、鹊鹞、红隼、白鹇、白腹锦鸡、原鸡、勺鸡、棕背田鸡、厚嘴绿鸠、
楔尾绿鸠、大绯胸鹦鹉、绯胸鹦鹉、灰头鹦鹉、雕鸮、冠斑犀鸟 36 种。省级保护野生动物有 4 种,云
猫是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狼、眼镜蛇、眼镜王蛇是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五、森林资源消长
至 1978 年,昌宁县由于连续政治运动,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森林资源消长严重失调。1982 年、
1983 年林业“三定”和“两山”责任制工作实施,群众造林、护林积极性得到提高,森林消长失调局
面逐步扭转。1987 年,有林地面积 212.25 万亩、森林覆盖率 36.40%、活立木总蓄积 1562.85 万立方米,
分别比 1974 年增加 71.34 万亩、6.40%、506.06 万立方米。1988 年,森林生长量 26.90 万立方米,消
耗量 27.80 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消耗 2.60 万立方米、自用材消耗 3 万立方米、生产性消耗 1.20 万立
方米、生活性消耗 20.60 万立方米、其他消耗 0.40 万立方米。1990 年后,世界银行贷款造林、滇西南
农业综合开发造林、以工代赈造林等国家造林项目相继实施,森林生长量逐年增加。
1993 年,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大理分院帮助昌宁县开展二类森林资源清查,清查结果显示,
昌宁县土地总面积 5657355 亩,有林业用地面积 3679166 亩,其中有林地 2552819 亩、疏林地 149267
亩、灌木林 794517 亩、未成林造林地 78244 亩、苗圃地 33 亩、无林地(无立木林地及宜林荒山荒地)
104286 亩。有林地覆盖率 45.12%,灌木林地覆盖率 14.04%。有林地中,用材林 1199729 亩、防护林
1171625 亩、经济林 172839 亩、薪炭林 7177 亩、特用林 297 亩、竹林 1152 亩。活立木总蓄积 1147.72
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蓄积 1121.52 万立方米、疏林地蓄积 23.02 万立方米、其他蓄积 3.18 万立方米。
森林生长量 43.71 万立方米,消耗量 40.54 万立方米。
2000 年后,随着退耕还林等项目实施,昌宁县林业转入以生态保护建设为重点良性发展阶段。
2003 年,森林消耗量 49.38 万立方米,其中商品材消耗 6.90 万立方米、自用材消耗 8.67 万立方米、生
产性消耗 10.62 万立方米、生活性消耗 22.80 万立方米、其他消耗 0.39 万立方米。
六、古树名木
昌宁县内山原、村镇、寺庙、风景点等处,分布着众多百年以上古树名木。这些树木大多作为防风树、
风景树等保留下来,不少古树名木生长地方是人们乘凉歇息、民间节日聚会、欢聚娱乐场所。
柳树洼古秃杉 在漭水镇明华村柳树洼保存着一片秃杉人工林,是昌宁县较为古老人工秃杉林,
有 115 株,占地面积 10.80 亩。据调查,清道光四年(1824 年)徐姓先民落籍此地,因滑坡而栽种此
片秃杉。其中,最大一株树高 32 米,胸径 1.06 米。
野猪山滇楠 在漭水镇老厂村野猪山洼子,并肩生长着两株滇楠,属樟科楠属常绿阔叶乔木滇楠。
一株于 2000 年后枯死。2005 年,剩余一株树高 32 米,胸径 1.16 米,树龄 130 余年。
太平山茶花 生长在漭水镇老厂村小学内,树高 12 米,胸径 78 厘米,冠幅 7 米 ×5.50 米。为云
南山茶花种类狮子头品种,俗称七星茶,是云南山茶花中名贵品种,中国十大名花和云南八大名花之一。
【 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