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4 - 沾益年鉴2018
P. 494
沾益年鉴 2018·第20卷
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 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 修复,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0平
合合作。积极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 替代化肥试点,推广缓释肥、水溶 方公里。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体,推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专 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优化配置 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强水库库区和
业化、规模化服务。支持供销、邮 肥料资源。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高 河流等水系保护治理。推进水利风
政、农机等系统提供为农综合服 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专业化统 景区建设和水生态文明试点。严格
务。鼓励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 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模式。科学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
险。(责任单位:区农业局、区林 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推行高效生 岗双责”要求,依据上级有关规
业局、区供销社、区邮政公司、区 态循环的种养模式。开展尾菜回收 定,建立健全适应沾益绿色发展要
信用联社,各乡〈镇、街道〉) 利用、畜禽清洁养殖、地膜回收利 求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
(五)扩大农业开放合作。优 用等农业清洁生产示范,推进秸秆 系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单
化农业对外合作环境,加快农业走 综合利用,加快畜禽粪便集中处理 位:区环境保护局、区林业局、区
出去步伐,加强与外县(市)区的 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抓 水务局,区委组织部,各乡〈镇、
农业合作。充分发挥开放农业小巨 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建 街道〉)
人的引领作用,探索以优势农作物 设。落实草畜平衡制度,积极发展 三、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品种、资金、技术、生产标准等开 牛羊舍饲圈养。加强水产健康养殖 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
展跨区域经营。优化农业领域投资 示范场建设。逐步建立农业清洁生 (九)加快发展生物资源加工
环境,引导内外资重点投向特色农 产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体系,构建 产业。认真落实重点产业发展相关
产品加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 农业清洁生产认证制度。减少库区 政策,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
域,增强创新能力。推进出口食品 周边、饮用水源区、重要交通沿 以上龙头企业3户,力争全区规模
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责 线、特色旅游村镇大棚种植,增加 以上生物资源加工企业达10户,农
任单位:区招商合作局、区民宗 露天种植。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 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6%,实现
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商务 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实施土壤污染 高原特色农业及生物资源加工产业
局、区工信局、区信用联社,各乡 治理修复示范工程,加大重金属污 增加值40.9亿元。加快培育一批重
〈镇、街道〉) 染治理。按照国家和省市统一部 点园区,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
二、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 署,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 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打造产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点。推进2017年石漠化区域1万亩 业集群。加快推进玉米、马铃薯主
(六)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完 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责 食、肉制品、水产品、食药同源产
善田间节水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 任单位:区发改局、区农业局、区 品等农业及生物资源精深加工。支
溉农田5万亩以上。大力推广低压 林业局、区环境保护局、区市场监 持食品加工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方
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 管局,各乡〈镇、街道〉) 便食品、休闲食品、速冻食品、保
化等节水灌溉技术。总结推广陆良 (八)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健功能食品。培育一批质量过硬、
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进 推进山水林田整体保护、系统修 标准化程度高的传统米面、杂粮等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合理 复、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安全屏 品牌。开展食品产业“增品种、提
水价形成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完 障。严格落实森林、草山(地)、 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开发
善取水许可制度,稳步推进农业用 湿地、河湖等生态补偿政策,全面 “原字号”“老字号”“沾字号”
水取水许可台账体系建设。全面推 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完成营造林5 特色食品,支持农户、家庭农场、
行用水定额管理,开展县域节水型 万亩,实施天然林保护、低效林改 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改善仓储、
社会建设达标考核。推进最严格水 造、陡坡耕地治理、石漠化综合治 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
资源管理制度示范县建设。(责任 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林业重点生 施装备条件,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整
单位:区水务局、区发改局,各乡 态工程,推进“森林沾益”建设。 体水平。落实用地、用电、融资、
〈镇、街道〉) 开展森林城市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物流、服务等政策,取消不合理收
(七)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创建。依法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 费项目,降低企业成本。(责任单
继续加强以地膜、化肥、农药、畜 违法犯罪活动。加大野生动植物和 位:区工信局、区农业局、区林业
禽养殖为重点的农业面源、农村环 珍稀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加强重点 局、区供销社、区商务局、区国土
境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化肥农 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 资源分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