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3 - 宣威年鉴2018
P. 433
附 录
提高到 80%。 加快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和终端市场 (十六)加强城镇综合交通基础
(十二)实施城市节能工程 建设。 设施建设
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实行全 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以交通道路为先导,着力
能耗建筑节能评价制度,将房屋空调、 (十四)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 打造区域交通枢纽,构建综合交通网
照明、动力、热水等能源能耗纳入节 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 络,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高效流
能管理,将节能标准、可再生能源、 实施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 动和合理配置,支撑城镇空间格局优
能效测评等纳入审查备案内容,确保 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危 化;依托贵昆铁路和普宣、宣曲、沾
新建建筑按照政策规定和标准规范进 房和非成套住房改造,加快配套基础 会、杨宣、富宣等高速公路和国道
行建设。在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情况调 设施建设,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困难。 326…线、宣威支线机场等项目,构筑
查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节能 以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拆 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基础,国道、
改造试点,鼓励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技 临拆违,以拆临拆违推动城乡环境综 省道、县乡道路为补充的互联互通的
术,大力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工程,提 合整治,减少乱搭乱建存量,杜绝乱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内连外通,
升既有建筑能效。加强公共建筑能耗 搭乱建增量。大力实施商品房去库存, 连接各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区,实现
限额管理,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合同 大幅减少现有库存商品房。加快完善 全域快速通达、廊道配套的交通体系。
节能等机制。到 2020…年,力争全市 棚户区改造安置补偿政策,把“以购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坚持内
单位建筑面积实际能耗低于全国平均 代建”和货币化安置作为棚户区改造 通“断头路”、外联环城线的办法,
水平,节能率为 70% ~ 80% 的低能 的主要安置方式,鼓励和引导居民选 缓解主城区内部交通压力。逐步完成
耗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 80%。 择货币化安置或在市场上购房,力争 西一环、双龙路、东安街建设,解除
(十三)扩大可再生能源利用 货币化安置比例提高到 60% 以上。到 南北向交通瓶颈,打通建设街西段、
制定和实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20 年,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 通祥路西段、城双路北段、庙山东路
发展规划,加强能源科技研究,加快 村和危旧房改造。 等“断头路”;结合市委党校、第二
推进太阳能光伏、风能、天然气的开 (十五)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网 人民医院、第十中学等重大项目,抓
发利用步伐。制定中长期可再生能源 加快工作进度,确保 2017 年底 好周边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道
发展目标,培育长期持续稳定的可再 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开展城市 路网;按照宜居城市的要求,充分发
生能源市场,以明确的市场需求带动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逐步推进城 挥慢行交通网络的协同效应,加快自
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建 市地下综合管网建设,统筹各类管线 行车道、步道、人行天桥、公交站台
立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和促进公平 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严格 等便民交通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公共
竞争的市场机制。通过财政扶持、价 执行有关行业标准规范,各类管线原 停车场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停车区域,
格支持、税收优惠、强制性市场配额 则上必须统筹安排,按照有干道就有 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完善
制度、保障性收购等政策,支持可再 地下综合管网的原则,在新建城市主 停车设施建设运营市场化机制,合理
生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发展。建成集 要干道上优先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网; 配置停车设施,在城市重要节点规划
中连片和规模化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优 老城区结合旧城改造、道路修建、河 建设大型综合停车场、立体停车场等,
势区域,发挥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 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统筹安排 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进一步完善道
泛、产品形式多样的优势,大力推动 地下综合管网建设,其中燃气和污水 路交通标示标牌等设施,建设城市智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形成集中开 管线必须全部入网;在建有地下综合 能停车管理系统,完善差别化停车收
发、分散开发及分布式利用并进的可 管网的区域内,所有管线必须迁改入 费政策,加大对违章停车的执法和处
再生能源发展模式。扩大可再生能源 网,不得另行安排管网以外的位置进 罚力度。到 2020 年,力争全市城市
应用规模,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 行建设。按照有偿使用原则,建立健 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 8 千米 / 平方
源体系融合,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在 全地下综合管网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 千米,道路面积率达 15%。
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严格执行民用建 制度,完善收费机制,采用特许经营 (十七)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 方式引入社会主体,推动地下综合管 按照“方便群众、绿色发展,政
源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 网市场化运作。同时,搭建地下综合 府主导、政策扶持,统筹规划、综合
工、同步验收。优化现有能源结构, 管网信息管理平台,实施管网智能监 衔接,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的原则,
大力实施“气化宣威”,加快推进中 测。力争全市每年地下综合管网建设 加快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牢固树
缅天然气管道昭通支线宣威段建设, 规模不低于 1 千米。 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突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