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2 - 宣威年鉴2018
P. 432
年鉴 2018
XUANWEI YEARBOOK
等生态资源,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到 机制,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程
加强城区绿地建设,构建以美奂山、 2020 年力争宣威市壹级建筑企业资质 有效衔接,强化验收管理的综合协同。
东山、西山、金月湖、包湾水库、花 达 5 家。强化设计责任追究,对违法 (十)大力推广新型建造方式
椒水库、东河、西河为骨干的山水园 违规、设计质量低下、损害社会公共 完善装配式建筑建设管理体系和
林城市格局。完善全面保护机制和保 利益的建筑设计,要依法对设计企业 技术规范,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
护技术准则,2017 年底前完成历史文 和设计人员进行处罚;对违规审批的 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
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保 主管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 全生命周期价值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
护经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任;对违反职业道德、敷衍塞责或以 筑生产方式。探索建筑设计标准化、
名村、传统村落,保存较完整、内涵 权谋私的设计规划审查专家,要依法 建筑构件工厂化、建造施工装配化和
较丰富、特色明显的传统镇街和场所 取消其审查资格并追究其责任。 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鼓励建筑企业
以及对宣威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建筑 (九)严格工程质量安全监管 实施装配式施工,减少建筑垃圾和扬
物、构筑物等,严格控制城市文物保 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扎 尘污染,缩短建筑工期,提升工程质
护区内的非文物建筑数量,加强历史 实推进工程质量治理专项行动,严格 量安全水平。坚持建筑工业化与建筑
文化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和历史建 落实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 业转型升级相
筑的修复和利用,把突出历史文化与 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五方主体质 结合,支持建设装配式建筑生产
建设现代城市有机结合,深入挖掘地 量安全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加 基地,鼓励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加
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的城市、街区 大质量事故及问题的查处和责任追究 快发展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和现代
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宣威传统火腿美 力度。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 组合式建筑。加快制定装配式建筑设
食文化,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加快以 重点抓好房屋建筑、城市桥梁、建筑 计、施工和验收规范,加大政策支持
普立、杨柳、西泽、东山为代表的旅 幕墙、斜坡(高切坡)、地下管线等 和调控力度,强化新型建筑材料在装
游特色小镇和落水、羊场、龙场等特 工程运行使用的安全监管,做好质量 配式建造中的应用。力争用 10 年左右
色小集镇及美丽宜居特色村寨建设, 安全鉴定和抗震加固管理,建立安全 时间,使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
打造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预警及应急控制机制,重点加大对住 的比例达 30%。
四、提升城市建筑水平 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的治理力度。全 五、推进节能城市建设
(八)加强城市建筑设计管理 面开展城市既有建筑安全隐患排查和 (十一)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坚持经济适用、美观大方、绿色 城市建筑综合现状普查工作,健全存 认真执行国家绿色建筑推广政
低碳的建筑设计理念,在确保建筑安 量建筑安全排查鉴定与危房治理机制, 策,将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纳入城市规
全耐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排除城市老旧建筑安全隐患,确保人 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和
保护环境。严格进行建筑设计规划审 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进建筑标准 建筑施工图审查。对政府投资的保障
查,注重对设计方案功能与形式的统 化和规范化建设,推动建筑施工项目 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及
一性、外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全面实施,进一 单体面积超过 2… 万平方米的大型公
进行审查,加强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步宣传贯彻建筑施工安全监督规定和 共建筑,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城市设计间的衔接,将有关建筑风格、 工作规程,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 全面推进城市建筑绿色发展,积极开
体量、色彩、绿化景观等要求纳入规 息化平台建设,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 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城市新区要按
划条件,进一步提高建筑设计水平。 水平。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 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
完善建筑设计决策评估机制,严格执 革,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广 计,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认真贯
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强化公共 工程总承包制,细化明确工程承发包 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
建筑和设计管理,建立公共空间从规 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加强建筑市场 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
划设计到建设施工、从管理维护到共 日常监督检查,畅通违法违规行为举 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提高
建共享的有效衔接机制,建立大型公 报投诉渠道,严厉查处各类建筑市场 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到 2018 年,力
共建筑工程后评估制度、公众参与和 违法行为。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 争全市新建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的比
专家辅助决策机制,着力打造精品公 设,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利用, 例达 30%、绿色建筑应用绿色建材
共建筑,引领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大 及时向社会公开严重违法违规企业和 的比例达 50%、绿色建筑试点示范
力扶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整合资源, 人员名单,提高工程招标评标制度中 工程应用绿色建材的比例达 70%、
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提高 信用评价的权重。建立全面联合验收 既有建筑改造应用绿色建材的比例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