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55

特  载


                “三大顶层设计”,奋力将职教城打造成 “中国匠谷”产业人才储备基地。加快 “三化” 发展。
                采取嵌入式模式,引入国际国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职教城院校合作发展 (即 19+N),提高院
                校含金量,推动品牌化发展。通过对全省及全国前十位行业人才需求分析研究,针对性引进国际
                品牌,推进聚焦化发展。设立 VR创新学院,大力发展 VR职业教育,调度全国乃至全球资源服
                务职教城,推动可视远程化发展。搭建三大平台。一是培养平台,充分整合职教数据资源,实现
                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培育慕课、智慧课堂等网络教育模式,推动
                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重点引导和鼓励入驻院校同贵阳、贵安等地大数据企业建立 “订单
                式”培养教学。加快引进东软集团、印度 NIIT、熊猫电子、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慕课书院
                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教育机构。积极争取参加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加快中国技术
                创新联盟平台建设。二是应用平台,进一步建立完善 “职教—实训 (培训)—就业 (创业)”保
                障服务体系,建立职教人力资源银行,力争每年为全省重点发展的 “五大新兴产业”、“5个 100

                工程”等培养所需技能人才 2万人左右。三是双创平台,积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
                地,重点培育以大数据应用为主题的贵州 (清镇)职教城 “痛客”计划,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
                孵化器,开办创业咖啡、创客学院、苗圃园、加速器、创业街等产业,为 “清漂”创造条件。力
                争到 2021年,校企合作企业达 100家,孵化扶持 1万户创客小微企业,带动新增就业 15万人
                以上。
                     (五)以共享发展引领大民生,力争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实现新突破。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
                生 “十困”问题,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保障和投入力度,确保
                民生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的 75%。提升综合保障水平。一是就业保障方面,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和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有序流动。统筹做好就业 “五项活动”,促进各类群体充
                分就业。开展创业优惠政策宣传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规范化技能培训,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复
                退军人、返乡农民工、戒毒康复人员积极创业。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就业帮扶台账,实行 “一户
                一策”,确保贫困家庭就业帮扶率达 100%。二是社会保障方面,继续推行 “电子社保”网上办
                事大厅服务,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

                保险覆盖面,加大对低保、五保、残疾人等群体的救助力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关
                爱服务体系。三是安居保障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完善保障性住房准
                入、使用、退出机制。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力争铁鸡巷、三角花园、三星村等 18个棚户区改
                造项目全面完工。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抓好营养改善计划提质升级及智慧教
                育大数据云平台建设,巩固普及十五年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持续
                推进医改 “五项”重点工作,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大
                力发展城市公交,建成停车场 4个。建成一批体育场馆、健身活动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确保
                档案馆如期完工,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2平方米以上。实现更高水平的脱贫攻坚。深入实施
                “十项行动”,全面发动社会群体、干部群众开展遍访帮扶活动,确保到 2020年低收入群体人均
                可支配收入整体越过 6500元,与贵阳市同步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统筹抓好其他民生事业。深

                入开展 “两严一降”和信访维稳 “一号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安全隐
                患排查治理力度。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预案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
                置能力。统筹推进科技、统计、气象、民宗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以智慧发展优化大环境,力争在提升政府效能上实现新突破。以大数据优化大环境,
                                                                                                     1
                                                                                                 · 2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