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54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 /2017
运动之城、康体之城、养生之城、幸福之城。加快推进城市控规、海绵城市、小城镇及美丽乡村
规划修编。深入推进老城区基础设施改善、综合整治管理,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
改造,优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体承载力。全力推进职教城、百花生态新城、物流新城
等新区开发,按照 “三中心多组团”城镇空间布局,依托河湖、地热、职教等资源优势,培育
VR智慧小镇、运动康体小镇、生态农业小镇、民族风情小镇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以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为引领,注重保留农村特色、田园风光、乡土气息,结合 “一核三带四连线”美丽
乡村示范带建设,集中力量打造 30个美丽乡村 “提高型”示范点。力争到 2021年城镇化率达
63%左右。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加快与贵安新区、观山湖区同城化步伐,广泛激活土地、资源、
交通等生产要素,借助外力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不断拓展新型城镇化创新空间。主动承接中关村
贵阳科技园、贵安新区享有的政策红利及下游产业,依托金清线、百马线、金马线、贵红路等骨
干路网,力争启动宾阳大道延伸段、东纵线、城市快铁 S2、G1号线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引导大数据、大健康、大物流、大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在城市空间结构、产业配
套协作、交通网络对接、生态环境治理和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的区域合作格局,共建贵阳贵安城
市功能拓展区,打造开放包容型城市。
(三)以绿色发展深化大保护,力争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坚持 “保湖富民”绿色
发展双赢之路,以保水为核心,夯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把 “绿色 +”理念贯穿生产生活各领
域全过程。推动生态协同整治。积极与贵安、平坝、观山湖共同探索建立生态保护联审联批等机
制,绝不引进污染企业,绝不上马污染项目。以 “绿色贵州”建设为引领,继续加大人工造林补
植补造、封山育林。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清洁资源能源循环使用,引导企业可持续生产。全面落
实蓝天守护计划,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涉气行业整治力度,鼓励绿色低碳出行。确保废
旧回收率达 80%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初步实现产业化发展。以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强
化质量保护为导向,稳步开发水资源,利用海拔、地形等优势培育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产
业。健全生态监测机制。加快建设 “清镇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推进环规、城规、土规 “三规
合一”;运用大数据手段,探索建设 “生态绿云”,建立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
制度;完善第三方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机制,全面推广 “非对抗”环境治理模式;充分发挥生态、
公、检、法等机构的联动作用,以零容忍的态度从严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力捍卫全市
特别是两湖生态空间。打赢环保四大战役。以最大的决心和 “愚公移山”的韧劲,围绕 “一湖
三河百山百园”生态体系,全力推进生态修复 “八大工程”,打好红枫湖水域村寨生活污染治理
及入湖河流小流域治理 “攻坚战”、全域水环境治理特别是东门河三年变清 “突围战”、生态修
复 “持久战”、城市生态品质 “提升战”,启动实施红枫湖环湖路及配套生态保护设施规划建设,
深入推进红枫湖沿湖村寨农村环境整治、红枫湖入湖河流治理等项目。以启动建设红枫湖国家湿
地公园为突破口,力争建成各类公园 100个以上。促进社会群防群治。加强公民生态价值观教
育,不断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推进绿色消费革命,引导公众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
生活方式转变;积极采取有奖举报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各方通过市长专线、“12369”环保热线
和各种媒体平台举报各类环境问题。鼓励公众对网格化环保责任主体予以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
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到 2020年,“六大生态制度体系”板块基本形成,市域空间开发格局更加
优化、生态质量更加优良、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绿色生产方式更加普及、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四)以内涵发展助推大职教,力争在搭建人才平台上实现新突破。全力做好职教城产业发
展规划、空间布局优化提升规划、 “多彩贵州风·职教中国云”大数据智慧职教平台建设规划
0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