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5 - 沾益年鉴2017
P. 195
政 治
可行性论证、项目选址、工程设 在的次生灾害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 局、工信局、国土局、交通局、水
计、施工审批、竣工验收的主要依 查,对各隐患点进行登记,分别排 务局、电力公司、电信、移动、
据和必备内容。二是将地震行政审 除隐患、制订整改措施和应急处 联通联合组建了10支20人以上的地
批服务事项纳入区政务服务中心, 置预案。4.完成省地震应急基础数 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团区
设立地震局行政服务窗口。严格执 据统计上报工作。6月7日,省地震 委、红十字会等部门,充分发挥乡
行审批事项受理办理要求,对需办 局召开10项重点工程相关项目视频 (镇、街道)及成员单位的人员及
理的事项及时办理,落实限时办结 培训会,会议安排了数据库更新工 资源优势,组建了35支合计1500人
制,做到全年零投诉。三是加强对 作。会后,区地震局及时向区分管 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及1100人的志
全区新建、改扩建工程、生命线工 领导进行汇报,并召开了局干部职 愿者队伍,形成了以公安、消防、
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严格督促 工会议,研究部署地震应急数据采 人武部为骨干,以专业队伍为基
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集工作,拟定地震应急数据采集文 本,以成员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
新、改扩建工程、生命线工程均要 件,报区政府办公室下发通知,安 者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四
求办理抗震设防审批手续,做到地 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在各相关单 是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一是对已有
震安全性评价全覆盖,应评尽评, 位的全力配合下,于6月24日率先 的地震应急物资种类、数量进行盘
不留死角。重大建设工程、医院、 完成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的统计上 点,造册登记,落实所有权属,联
学校、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及可能 报工作,为沾益区地震应急基础数 系方式等做好调度工作,对不足
发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高一度设 据系统建设打下了基础。 的、必需的物资设备购买补充,
防。全年共办理沾益一中改扩建工 应急救援 1.加强地震预案体系建 增加储备。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储
程、沾益五中学生宿舍、沾益圣邦 设。进一步修订完善《沾益区破坏 备各项物资,仅2014年全区就投入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抗震设防 性地震应急预案》,提高预案的实 600多万元补充地震应急物资。二
审批14件。四是根据云南省地震局 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区各部门、德 是对全区各乡(镇、街道)、指挥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监 泽水库、乡(镇、街道)及13个工 成员单位的地震应急物资、设施设
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及时调整沾 作组的79个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备、应急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
益地震安全性评价范围、类别和审 备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 应急避难场所进行全面统计。五是
批程序。五是加强减隔震等新技 底”的预案管理体系。2.应急疏散 加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经过
术、新材料的推广使用,结合美丽 演练工作广泛开展。一是5月10日 科学规划,设置玉林广场、沾益飞
宜居乡村、精准扶贫等工作,指导 在水桥小学、沾益区四中开展了沾 机场、沾益玉林公园3个区级地震
好地震安居工程项目的选点,按抗 益2016年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分管 应急避难场所,设置地震应急疏散
震设防标准要求建设,提高地震灾 副区长毛咏梅亲临会场,区政府应 通道,沿路设置应急疏散通道指示
害防范能力。2.加强防震减灾科普 急办、地震局、民政局、教育局等 牌。六是加强地震科普知识培训。
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的创 相关单位领导、沾益区四中全体师 12月30日,组织全区144名地震群
建工作。炎方乡麦地小学、沾益区 生、水桥小学全体师生共7000人参 测群防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区群
四中成功创建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 加。二是组织沾益各类学校广泛开 测群防员业务素质,充分发挥群测
示范学校。年末,全区共有水桥小 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全区199所 群防员对地震宏微观异常现象的收
学、西平小学、大坡一中、播乐中 各类学校积极开展演练活动近600 集识别、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龙华中学、德泽中学、方城小 次,参加演练班级数1500多个,师 和震后灾情速报的职能作用。
学、麦地小学、沾益四中9所市级 生总人数8万多人。三是组织全区 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1.建立了防震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年内,西 各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地震应 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长效机制。一是
河社区连续成功创成市级、省级、 急演练。组织医院、人员密集场 制订沾益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
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区共 所、煤化工企业、大型企业及易燃 计划,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
有玉龙社区、望海社区、西河社区 易爆易产生次生灾害的企业开展地 地震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工作制
3个国家级、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 震应急疏散演练80余次。3.加强地 度、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应对处置预
区。3.加强了次生灾害隐患排查。 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成了公 案;健全舆情收集、分析、引导、
每年均组织各行业、系统及各乡 安、消防、人武部3支50人以上的 应对和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地震信
(镇、街道)对辖区、行业系统存 区级专业救援队;民政局、教育 息发布工作,提高本地新闻媒体防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