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6 - 云南生态年鉴2017
P. 326
云南生态年鉴 2017
Annual of Yunnan Ecology
最大的乐趣。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记忆很好。 育出云瑰、云梅、矮丰等多个无性系茶树良种,3
仍然坚持每天记日记,工作到深夜,只睡5个小 个良种通过省级验收审定,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
时。经常自费外出考察、采集标本。其被誉为云南 奖,为云南大叶种茶树新品种选育和繁殖奠定了基
植物大数据库、植物活地图。 础,很多良种深得茶农喜爱而被广泛引种栽培。同
(赵国英、文 剑) 时,肖时英还致力于茶树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创制
良种名优茶,众多茶农从中受益增产增收。
【肖时英】 四、立体生态茶园建设
男,1932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20世纪50 在普洱市区东部大寨片区的茶园里,新植的
年代考入武汉大学农学院茶专科,开始学茶、研 樱桃、桂花、石榴等立体遮阴树,将缓坡茶园分隔
茶。毕业后来到云南从事茶叶方面的科研工作,从 出10多个特色景致。茶树修剪成立体树状,形成两
勐海的云南茶科所,到普文农场,再到中国普洱茶 个采摘面,较一般平面树,茶叶产量和效益提高近
研究院(当时为茶树良种场),肖时英从未脱离心 2倍;立体茶园在同一梯台上,搭配种植发芽期不
爱的茶叶科研工作。 同的两个品种,能有效调剂劳力,便于及时采茶;
主要事迹: 茶园里不仅有云南大叶种、福建小叶种,甚至还有
一、老茶园改造研究 印度阿萨姆种,堪称茶树品种的大观园。肖时英努
20世纪50年代,茶树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力多年的园林式立体茶园景观,正在变为现实,被
古茶树,结实性很差,发展新茶园缺少茶籽,为了 挂牌为“国家级立体生态茶园标准化示范区”。
通过扦插繁殖来解决茶籽不足的问题,肖时英做了 1992年退休后,肖时英和妻子拿出存款,又
茶籽育苗、茶树扦插、茶树嫁接、茶树高位压条等 向亲朋借了一些钱,租茶地建茶厂。并不是为了赚
繁殖方法试验,取得可喜成果,还试验成功“以苗 钱,有相对固定的茶园,更便于做科研。肖时英想
育苗”扦插新方法,成活率高,成长更快,在省内 把一些新理念和新技术加以验证和实现,就租了山
外新建茶园中广泛应用。经过多年试验摸索,云南 地,垦建成示范性的“立体生态茶园”,并继续为
大叶茶的扦插成活率提高到80%以上,解决云南大 云南这片土地选育、推广一些无性系茶树良种。肖
叶茶扦插不易发根的难题,为后来运用扦插技术种 时英首创的“立体生态茶园”种植模式,不论是茶
茶奠定基础。 叶产量、茶园环境、茶树病虫害防治等都取得不俗
二、茶树种质资源收集 的成果,现在已经证明能够有效解决茶叶“丰产不
肖时英每年用大量的时间,到茶区搞调查, 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这些种植标准在
搞选种要摸清品种资源,收集育种原始材料。先后 中低产茶园改造中受到欢迎。
到双江勐库和懂过、澜沧景迈和糯福、凤庆凤山青 肖时英退而不休著书传授研茶经验,2015
树、勐腊易武、勐海南糯山等茶乡,调查茶树地方 年,推出“我亲历的云南茶”系列共3本书,受到
品种和栽种制作技术,向茶农学习宝贵的技术经 爱茶人士的喜爱。其被誉为云南无性系茶树之父。
验,撰写《云南大叶种茶地方品种整理与鉴定》等 (《云南日报》记者沈浩、李汉勇)
文章。
三、农场茶叶种植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 【高德荣】
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被处理到普文农 男,独龙族,1954年3月出生,贡山独龙族怒
场劳动教养。其后的26年多的时间里,肖时英坚守 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人。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技术员、技师、农艺师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 1979.03~1984.03在贡山县独龙江乡巴坡完小任教、
农场发展茶产业提供技术指导,建成5…000余亩高 独龙江公社代理扫盲干事、巴坡完小教导主任;
标准茶园。他试验成功在建新茶园中采用移栽半年 1984.03~1990.06先后在贡山县独龙江区(乡)任副
生茶苗、茶籽直播等技术在全省推广,还试验大面 区长、党委副书记、乡长;1990.06~1993.08在贡山
积茶树修剪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叶茶生长特 县人大常委会任法纪科科长;1993.08~1998.08在贡山
点的修剪技术等在云南茶叶种植历史上具有开创性 县人民政府任副县长、党组成员;1998.08~2001.08
的一系列技术标准。 在贡山县人大常委会任主任;2001.08~2006.02
在普洱茶树良种场,肖时英和爱人张木兰选 在 贡 山 县 委 任 副 书 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