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3 - 龙陵年鉴2017
P. 263
政 治
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授予“滇西抗战研究基地”、 班本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
云南省国防动员委员会授予“云南·松山 国防小 未来”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抗战文化教育、
镇”、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授予“云南 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教育,通过参观战场遗
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址、重走抗战路、重温抗战史、举行缅怀仪式等活
授予“爱国奉献·卫国戍边”、保山市关心下一代 动,用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
工作委员会授予保山市青少年抗战文化教育基地、 情、增强民族自信心,推动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用
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 好县内红色资源,打造李鑫故居—西山坡党史人物
地”、杨善洲干部学院授予“杨善洲干部学院教学 陈列馆—革命烈士纪念塔—朱家璧纪念亭—大坝烈
基地”、德宏职业学院授予“德宏职业学院大学生 士陵园“坚定信仰信念、锤炼党性党风、践行两
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 学一做”为主题的红色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
校授予“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 词”“聆听红色故事”“追忆红色历史”“传播红
践教学基地”。 色精神”等系列活动,以身边的革命先烈、优秀党
员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提供可触摸、可感知、
【基础设施】 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分为近期规 可学习的鲜活样本,让党员接受党性洗礼,坚定理
划和远期规划。7月25日由中共龙陵县委党校内设 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学习教育效果;用好
机构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管理办公室连人带编 县内特色资源,打造龙陵县旅游文化三张名片(松
划入松山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基地现占地面积20.6 山抗战文化、黄龙玉文化、温泉养生文化)及高原
亩,建筑面积1 865平方米,有学员公寓1幢(80 特色三个产业(紫皮石斛、黄山羊、胡峰养殖)教
人)、多媒体大教室1个(60人),多媒体小教室 学板块,让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达到理论与实
1个(40人),会议室1个(38人)、大小餐厅各1 践的较好结合、学习与成果的充分转换。
个(93人)、松山大战龙陵会战和国防教育展厅
1间,图书室1间。基地设综合部、培训部、后勤 【开办课程】 以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
部,建有云南陆军预备役步兵师第一团一营三连连 学、激情教学、情景教学、音像教学、互动教学等
部,设预备役军人之家、战备物资库等,综合办学 方式开展“两学一做”教学活动。开设“松山讲
条件优良,能够供80名学员学习培训,是一个集干 堂”,开展主要领导讲党课,学习党史党规党纪和
部教育、国防教育、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设《学习党史国史不
族团结教育、党性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干部教育培 忘初心做合格党员》《学准则、知条例、守规矩》
训基地。 《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等“两学一做”
及《铭记历史—话说滇西抗战》《松山战役在滇西
【师资结构】 整合在基地挂牌单位、县委党校、 抗战中的历史地位》《滇缅公路与惠通桥》等党性
“三点一线”基地群、县滇西抗战研究基地、县委 党风党纪、爱国主义专题教学;开设《松山战役研
史志委、县松山抗战遗址管理所、县文管所等各方 究》《国际形势与国家安全》等国防安全教育专
师资力量,充实完善师资库,发挥师资库人员构成 题;开设《松山战事》《中国远征军之松山战役》
广泛、知识结构丰富的优势,为基地履行职能开展 等音像教学;开展重走惠通桥(改变中国命运之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抗战文化 桥)、滇缅公路、中国军队进攻松山路线等体验式
教育、民族精神培育和党性教育、政治理论、理想 教学;开展参观松山战役旧址、董家沟日军慰安所
信念教育等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旧址、抗战纪念馆、李鑫故居、党史人物陈列馆等
现场教学;开设参观黄龙玉公盘交易、毛料加工、
【课程设计】 将抗战文化、国防知识、党史国 成品交易,紫皮石斛示范种植、加工车间、成品展
情、先辈先烈、特色产业等内容纳入“两学一做” 示基地,胡峰养殖,非公经济党建示范点等现场观
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教育的内涵。用好县内抗战资 摩“实践课堂”。实行菜单式、点菜式自主选择培
源,打造松山抗战遗址—惠通桥—抗日战争纪念 训模式,满足大部分单位和学员的培训需求,增强
馆—董家沟慰安妇旧址—日军司令部—日军军政 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