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79
人物志
典文学基础深厚。15岁师从贵州名医李端棻,20岁学成,行医贵阳。先后在裕春、协济、同济
挂牌应诊,并与他人联合组建贵州国医馆,研究中医学。且多次走滇入川,寻师会友,增益知
识。留心搜集民间草药单方、验方,取其精华。博学精思,医术大进,成为贵州名医之一。
1942年,由筑回乡居住,免费为穷人诊治疾病,有时甚至赠药,其所开处方用药不过数味,被
誉为“贫民处方”。
1954年,王希仲任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省政协委员。其后10余年间,精研中国医
学经典,对《伤寒论》见解尤深。潜心研究各家各派及温病学说,对治疗妇科病及疑难杂症,
特别对男女不育症,有独到见解,其所开处方味小量少,疗效高。治疗一妇女不育症只用8味
药,连服10余剂即受孕;治疗一脑血栓病人,只用5味药,连服数剂后即痊愈。能不用药者不
用药。一肥胖患者就诊,王希仲切脉后问:先生吃了多少人参?患者暗自惊诧医生何以知道自
己吃用人参,回答吃用过三四斤,王希仲嘱其不必用药,多吃胭脂萝卜即可痊愈,后果如然。
王希仲认为药物不能以价值贵贱衡量其好或不好,对症之药即为好药。1957年,王希仲为一位
前来省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患者开处方1张,患者见药房仅计药价0.19元,悻然而去;第二次,
复来就诊,要求王希仲给开好药,王希仲诊断,确定原开处方正确,遂将药稍作变化,暗嘱药
房计价人员将药价由角改为元。此人高兴取药而去。隔数日又来复诊,说病已大愈。王希仲拿
出原处方向其说明:只服了一角几分钱的药,为除其心病才出此下策,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在
“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希仲受到严重冲击,但仍尽心尽力为患者治病。1981年无疾而终,享
年90岁。
丁扬斌
丁扬斌(1892~1965),清末黔西白泥田人。少读乡间私塾。14岁起在乡间私塾教书。清光
绪三十年(1904),加入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至1924年间,先后就读于贵阳模范中学、
北平政法大学、北平干部大学。1925年,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学校学习,结业后任西北军
炮团团长兼参谋长,参加直鲁战争。1926年,率部与反冯联军作战,因功升任步兵少将旅长;
9月,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后任蒙古边防司令。1927年春,任山西省政府秘书长。次年4月,
任西北军纵队长,率部参加二次北伐。又次年,在西北军接受国民党中央整编,任西南编遣委
员。1930年3月,爆发蒋、阎、冯中原大战,蒋介石命丁扬斌任师长率部讨伐冯玉祥,丁扬斌不
愿苟从,在陕西灞桥解散部队,自遁于海州湾撰写《四万万救国方略》。1931年,被捕入狱,
得好友张伯龄营救出狱。后与王显庆组织“十人团”,组建生产合作社,进行反蒋活动,蒋介
石派人查封“十人团”,下令通缉丁扬斌等人。12月,蒋介石下野,民国政府解除丁扬斌通缉
令,任命其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1932年3月,蒋介石复出,再次抓捕丁扬斌入狱,获何应钦
及西北军将领营救出获。其后,应聘在中央国术专科学校、国民大学、中央政治学校、蒙藏学
校任教,精选百家经典集成《学术文》,选秦汉至明清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信、令、檄、
榜名篇编成《美术文》作教材,甚得学生欢迎。其间,与冯玉祥、张澜、李济深有交谊。1937
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