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77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深或浅,线条或明或暗,真算得上是民间雕刻之瑰宝。此建筑一列五间,面阔20米,进深6米。
屋内存一赭色寿联“双铄著身模庆溢林壬三月春浓天兴福,康疆标德范祥基花甲六旬人艳地行
仙”,长约2.5米,宽约0.3米。
黔西野马龙氏民居 位于中坪镇吉丰野马街,为龙家箐龙家祖屋。面阔3间,约13米,进深
约8米,门窗木雕图案精美,工艺精湛,布满寓意吉祥之祥鸟、花卉。碉楼建于1945年,原为
龙家箐龙家为护卫龙家箐城而建,属于龙家箐城的附属建筑,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为一正方
形建筑,边长约6米,四层土木结构建筑,属我县保存较完好的碉楼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
是不可多得的战争遗迹,有一定的历史(黔西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龙家箐土匪叛乱战争史实)
研究价值。清初吴三桂平定水西后,龙姓家族择此地而居(古称十万溪箐,历来是兵家必争之
地,元奢节,明安氏、明末败将,清吴三桂、安坤、安胜祖、太平军等都曾战于此),新中国
解放前夕和解放初期龙姓盘踞一方,主事者龙庆仁、龙桃芳纠合金沙土匪头目吴相荣车子扬等
以及黔西的土匪头目在这号称“小台湾”之地召开“军事会议”,并成立了“反共救国第九路
军”,多次袭击我各乡驻军及武装和支前军民。抢劫过往商贾、行人。时年3月、4月、5月端阳
以万众之多向黔西城发起进攻。7月,贵州省军区统一部署,140团、141团、135团由黔西和大
方分兵出击,两天才彻底消灭这个土匪巢穴。
黔西箐口官房民居 位于太来乡箐口。一正两厢二层建筑,清末至民国时建。面阔约15
米,进深8米许,两厢面阔8米,进深5.5米,院落地坪全为细锤细凿方正石板铺就,正房和两
厢回廊处的石雕柱础,图案精美,造型生动,雕刻技艺精湛。正房中央廊檐的镂空雕挂罗(雀
替)实属贵州民居挂罗中之精品,回廊上的月梁枋、驼峰、瓜柱上的木雕堪称一绝,极富艺术
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
黔西油沙坡熊氏民居 位于铁石乡油沙坡,占地约300平方米,建于清末民初。朝门建筑大
气、别致,从残存的基石和院墙不难看出昔日大户人家的辉煌。今住户还保存有当时的木雕狮
子一对,燕窝大门外两侧有一对石墩,上镂空雕刻异体字,别具一格,字迹清楚,因无字典可
查,不知所云。现存建筑面阔22米,进深8米许,土木结构。
黔西华沙姚氏民居 位于铁石乡油沙坡华沙,占地约400平方米,原为四合院,现在只存一
列五间的正房,其余建筑只残存基石。正房廊檐处有精美的石雕柱础,六合门的隔扇和窗棂布
满各种寓意丰富,吉祥如意的木雕,雕刻技艺精湛,图案多姿多彩,如:琴、棋、书、画,事
事如意(如意)、福寿(蝙蝠,桃子)、多子(石榴),还有别具一格的童子钓鱼、童子钓螃
蟹等造型生动,栩栩如生。月梁枋上的木雕也精美绝伦。
黔西李选吉民居 位于铁石安乐上中槽,占地约200平方米,为典型的苗族(素苗支系)居
住的吊脚楼建筑。一正两厢,土木草顶,正房面阔约20米,进深6米,两厢面阔约6米,进深
5米,右厢房已毁。正房柱头为稀有的马桑木。厢房分上下两层,上层窗棂木条镶嵌别致,
似蜘蛛网状和“万”字格状,乃黔西北和黔东南苗族民居的融合体,极富艺术价值和民俗研究
价值。
黔西郭家柱民居 位于钟山镇猫山平寨。一正两厢,木质结构,青瓦顶,坐西南向东北,
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