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1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八)
P. 281

第二十四篇 文 化








                                             第二节 艺术创作




                                                     一 戏 剧



                 民国8年(1919),少年贵州会毕节支会会员周稚九、刘超凡等编创方言话剧《恶婆贤
            媳》《一门忠孝》在毕节演出,是为境内戏剧创作的发轫之作。民国28年(1939),蓝运富

            编创独幕剧《赵树青》《黄昏》由黔西雪光抗日宣传队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
            年12月,大定县李维精取本县官僚、恶霸作恶多端的事实,创作大型歌剧《乌衣巷》在县城

            和六龙区演出,均有热烈反响。1951年,李维精和章正祺创作反映清匪反霸和生产救灾的话
            剧《映山红》在大定县城演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农村一些俱乐部自编自演反映现实生活
            的小戏。1959~1960年,汪羽仪创作革命历史戏《红军万岁》和新编民间故事戏《安品与

            满凑》和《邬二妹》,由大方县文琴剧团排练,在大方、毕节、赫章县演出。20世纪60年
            代前期,唐谊全编写的《把关》《贫农代表》,陈耿光编写的《开锁》,为当时编写小戏的

            代表作。以上3个小戏,均由毕节地区黔剧团排练参加贵州省革命现代戏调演,其后赴成都
            参加西南地区话剧、现代剧观摩大会演出,均获好评。同期,还有陈耿光编写的《弯腰树之

            歌》《青松岩》《嘎山天匪记》,魏序文编写的小戏《梨山晨曲》《界树风波》,杨继明编
            写的《小英雄除害记》。1966~1976年,有高承仁编写的《漆艺生辉》,郑泉声编写的《镜

            框》,魏序文编写的《女拖拉机手》,龚宗文编写的《要药方》《显微镜下》,左群编写的
            《嫁妆》,张仁弘编写的《青石岗》,王志雄编写的《扁担千秋》,陈耿光编写的《战红
            岩》。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戏剧创作更加繁荣。大戏创作时有涌现,陈

            明远、申镇声、孙奎平编写的《水西遗恨》,1995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剧本孔雀奖银奖。
            是年,由毕节地区京剧团、贵州省京剧团合排参加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获程长庚奖。

            1996年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此外,高水平的大戏还有龚宗文、陈明远、张仁弘、颜
            享通、胡孟雄合编的《麦浪滚滚》、李元昌编写的《雄鹰展翅》,杨义平编写的《象祠记》
            (入围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剧本“孔雀奖”参评),张维柱编写的《张家湾、杨家寨》,王达

            志编写的《大路上》、朱大年编写的《索玛花》。李德裔、李东升分别编写的电视连续剧剧
            本有李德裔编写的《红妹》,李东升编写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小戏小品创作硕果累累,本

            篇第二章多有记载,此不赘述。境内戏剧创作有成就的作者为魏绪文、陈明远、姜太智、丘榆
            (邱义远)、李元昌、龚宗文、王志雄、张仁弘、张维柱、杨义平、李德裔、徐剑平、程大

            有、周剑平、任焰林、官志红、朱大年、李东升等,以陈明远、姜太智成果最丰,陈明远以大
            戏创作突出,姜太智以小戏小品见长。





                                                                                                           321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