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63
第二十二篇 教育 科学研究
文化型向岗位培训型转向的精神,地区工会和地区职工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在毕节卷烟厂进行机
修工岗位技术培训和企业班组长培训试点;地县各基层工会举办企业班组长和技术工人的岗位
职业培训班118个。20世纪90年代后,各单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干部职工的需要,本着缺什
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在职培训。要求提高学历
的干部、职工,单位允许者,可报考成人中专、大学或参加自学考试,1996年全地区1033名职
工录取到成人大中专学校学习;1997年录取1569人。2009年,各中职学校继续配合农办、扶贫
办、劳动保障等部门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面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
开展培训,完成初级技工培训1500人,普通农民工培训5500人,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8600人,
全区3723个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75.24万人次。
农民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民多为文盲半文盲。195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
农民业余教育委员会,制订《贵州省农民业余教育实施办法》,发布《开展冬学的训令》。是
年,中共大定县委、县人民政府责成区、乡开办农村冬学。全县共办185班,学员1.75万人。次
年,制订冬学规划,收贫雇农学员入学,每期学3月,每天上课两小时。教员由群众推荐,报县
批准聘任,1952年12月13日,成立毕节专署扫除文盲委员会,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农
民业余文化教育的指示》及省人民政府《开展冬学的训令》,领导全专区农民业余文化教育。
1952年,各县均建立农民业余学校。大定县坝子乡结合秋收、秋征、秋耕、冬耕,在群众中进
行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加扫盲班学习。1955年,通过农业合作化的教育,启发农民
参加学习文化。1956年冬,组织7.65万名青壮年文盲、半文盲入学。是年,大定县双山区平原小
学教师熊世泽发起0、1、2、3、4、5、6、7、8、9、月、日、工、分14个字扫盲活动,毕节专
署肯定熊世泽的做法,在全专区推广。1957年,全专区青壮年文盲105.83万人,脱盲3.53万人,
占青壮年文盲的3.34%。1958~1959年,受左的思想影响,农民夜校和扫盲班基本停办。1962年
后,逐步恢复农民教育。1964年全专区7万人进扫盲班学习,2.1万人脱盲;7000人进业余高小班
学习,毕业1750人;1750人进业余初中班学习,毕业350人。1966~1977年,受“文化大革命”
影响,农民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1978年12月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恢复农民教育。1980年1月,召开全省农民教
育工作会议。是年2月,毕节地区行署召开农民教育工作会议,贯彻省会议情神。是年7月,各
县、区先后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配备农教专、兼职干部236人。是年,毕节县“先试点,后
铺开,着重抓1个区”的扫盲工作经验受到省、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8月24~28日,省教育
厅在毕节召开全省农民教育工作汇报会,与会代表参观毕节县试点杨家湾区,总结推广杨家湾
区:“领导重视;农教专职干部热爱农教工作;农民学习自觉性强”的经验。1981年8月19~23
日、省教育厅在毕节县召开农民教育座谈会,推广毕节县:定办学形式;定教师;定学员人数
及教师报酬;定脱盲时间和脱盲比例的办学经验,此后,省政府批转在全省推广。是年底,全
专区共有236个扫盲班,学员5.55万人,是1980年的4.8倍,全地区验收脱盲7667人。1981年,全
地区共有工农教育委员会453个,专职干部390人,兼职干部123人,夜校教师2364人;共安排
业余教育经费20.86万元。1982年5月4日,地区工农教育委员会、地区教育局拟发《关于进行农
2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