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6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36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中,有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7人、执业医师21人、助理医师1人;主管护师12人、护师28
              人、护士13人;助产士5人;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师6人;放射医师4人;未评职称2人;其他人

              员6人。



                   区(乡)、镇医疗机构 民国年间(1912~1949),农村几乎没有医疗机构。民国33年
              (1944),毕节县在鸭池、燕子口设过医疗点。次年,大定县在响水建卫生所,织金县卫生院

              在牛场、猫场设置过短暂西医疗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组织和政府重视农村医疗机
              构建设。20世纪50年代,每个区镇都建起卫生院。至1992年,共建区镇卫生院101个。1992年,
              贵州省施行撤区并乡建镇,境内同时配套建起乡镇医院245个。至2002年,全地区245个乡镇卫

              生院有业务用房10.77万平方米,除少数乡镇卫生院无业务用房,多数都有业务用房。乡镇卫生
              院设备达国家配置标准的不上10个。90%卫技人员是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经调查120个乡镇卫生

              院,其中,能开展下腹部手术的仅占6.7%,开展住院分娩的占38%,开展剖宫产的占38%,开展
              B超、X光检查的各占15%,开展三大常规检查的仅5个,开展心电图检查的仅3个。毕节市,金
              沙、威宁县发防疫保健人员基本工资,其余县仅发50%~80%工资,并有80个乡镇卫生院拖欠工

              资。2003年,毕节地区有乡镇卫生院241所,其中中心卫生院104所,一般卫生院137所;床位编
              制2562张,实有床位2111张。计有职工269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88人,其他专业技术

              人员49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医师992人(缺黔西县)。
                   一般乡镇卫生院能进行常见病、多发病医疗卫生防疫和幼妇保健工作,少数能作某些医疗

              手术。


              附:各市、县区、(乡)镇医疗机构简况


                                                       毕节市36个


                   朱昌镇卫生院 1952年12月创建,时有卫生人员5人,用房30平方米。2003年,有职工22
              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3人、助理医师7人;护师2人;检验师1人;放射医师1人;其他

              人员5人。配置有300MAX光机、心电图机、B超、显微镜、手术床各1台。能开展医疗、防疫、
              妇幼保健,下腹、四肢骨折、剖宫产手术。
                   阴底乡卫生院 1952年创建,名田坝区卫生所。时有卫生人员5人,用房200平方米。1956

              年,随区迁阴底,改为阴底区卫生所。1958年改为阴底区卫生院。2003年,有职工17人,其中
              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助理医师8人;护师1人、护士2人;放射助理医师1人。配置有

              200MA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显微镜、手术床。除开展医疗、防疫、妇幼保健外,能作剖
              宫产等手术。

                   杨家湾镇卫生院 1952年创建,时有卫生人员5人,用房200平方米。1976年,成立小制
              药厂。配制大输液及中草药制剂。生产药品除供本区外,还销往临近区乡及赫章部分区乡卫
              生院。2003年,有职工11名,其中执业医师1人,助理医师2人;护师3人;其他人员5人。有



            287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