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3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433
第二十三篇 体育 卫生
年2月,卫生院迁北门将军街观音阁(今县委宿舍处),院内分设门诊部及住院部,开展医疗、
预防、妇幼、保健工作。1952年,卫生院人员增至15人,设床位8张。1953年,卫生院人员增至
25人,床位10张。内设公卫组、医疗组、总务组、院长室。下辖中场卫生所、龙场保健站。上
级批准为四等卫生院。1956年6月,更名为织金县人民医院,人员增至45人,床位14张。是年4
月,增设中医部,门诊分设中医、西医。1958年后,门诊、住院部几经搬迁。1971年,织金县革
委投资21.18万元在三道坡兴建新县医院,兴建门诊楼1710平方米,住院楼2150平方米,时有职
工200人,病床增至150张。拥有300MAX光机2台,200MAX光机1台、显微镜2台;B超机、裂隙
机、切片机、心电图机各1台;无影灯2盏、手术床8张、救护车1辆及相关设备,总价值25万多
元。1993年9月,中共织金县委决定,升格医院为正局级事业单位。1994年,实行院长负责制。
1997年,经毕节地区卫生局评审,定为二级乙等医院。1998年,经省、地卫生行政部门评审,
定为爱婴医院。是年,投资200万元,新建五层3400平方米病房大楼。1999年,有病床110张。20
世纪末,县医院购置500MA电视透视X光机、麻醉机、心电监护仪各1台;大型B超机2台。2003
年,内设科室有:办公室、财会股、后勤股、保卫股、医务科、护理部、防保科、住院部、门
诊、供应室、手术室、放射科、检验科、中医科、五官科、口腔科、急诊室。住院部、门诊分
别设内、外、妇、儿各科。是年,有职工173人,其中医技人员152人。医技人员中,有副主任
医师4人、主治医师22人、医师46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38人、护士5人;主管药师2人、药师
7人、药剂士5人、药剂员1人;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师4人;其他技术人员6人。医院占地2.6万
多平方米,房屋2.35万平方米,有500MAX光机2台、B超机3台、心电图机3台、多功能麻醉机1
台、呼吸机5台、心脏监护仪1台、纤维胃镜1套、潮化器1台、脑电图脑地形图1台。除开展常见
病诊疗外,能开展外妇科常见手术,骨科、颅脑部分手术。
纳雍县人民医院
民国30年(1941)11月,贵州省卫生委员会批准在地母庙吴家祠堂建纳雍县卫生院。1950
年,纳雍县解放。9月,毕节专署派员接管,将其更名为纳雍县人民政府卫生院。1950年设置简
易床位5张,开展医疗、传染病防治、推行新法接生工作,并承担部分卫生行政工作。1953年2
月,县政府设置卫生科,县卫生院不再承担卫生行政工作。是年,医院设置总务、卫生、防疫
组、设病床10张,承担医疗、防疫工作。1954年,设置化验室,开展化验。1955年,修建楼房
500平方米,增设X光室、手术室。1956年3月,更名纳雍县人民医院。原县卫生院防疫组划出单
列。是年,全院职工18人;业务用房扩大到600平方米,设置病房、门诊、中医、化验、药房、
注射室、简易手术室和收费室。1957年,成立药剂科。1958年,建普通制剂室,生产普通制剂
及常用中西药品。1960年,投资3万元建住院部。1962年,购置50MAX光机,设置放射室,开
展透视业务。1963年,设置供应室,开始进行小儿头皮输液;化验室开展肝功能化验。是年,
纳雍县流行脑脊髓膜炎,11.62万人发病,2584人死亡。县医院协同昆明军区、省军区医疗队人
员奋力救治,历时3月将疫情扑灭。1964年,修砖瓦房一幢,228平方米,设照光室、手术室。
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