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七)
P. 140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10.考力代半细毛羊纯繁提高研究。1955年威宁种羊场引进考力代羊,进行风土驯化和
纯繁研究。经过引入期(1955),变形期(1956~1962),初选期(1963~1965),整顿期
(1966~1972),培育提高期(1973~1980)的研究,明确其毛量、毛长、毛细度、体重等生
产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确认考力代羊适应威宁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生产性能,遗传性稳
定。1980年获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11.杂交细毛羊品种选育。1959年,威宁、赫章、毕节、大方、纳雍县畜牧局,威宁种
羊场、地区牧垦场,分别用引进的美利奴羊、斯达夫洛波羊、新疆细毛羊做父本,与本地
母羊杂交,培育细毛杂交羊。选出最好的组合为本地绵羊×美利奴羊(美本杂)。经培育,
美本杂细毛羊在社队饲养,平均每只产毛2.9千克,为本地绵羊的4倍,毛长6.8厘米,主体细度
60~64支纱。1973年,威宁县有美本杂细毛羊6万多只,同质或基本同质的一、二类细毛杂交母
羊达62.1%。
12.贵州半细毛羊培育。1973年,贵州省牧科所成立贵州半细毛羊育种协作组,地区由地
区牧科所牵头,威宁、赫章、大方县畜牧局,威宁种羊场、地区牧垦场参加。以考力代、罗姆
尼、林肯羊等半细毛羊为父本,与培育中的美本杂细毛羊一级母羊杂交。1978年,选出(威宁
绵羊×美利奴)×考力代(考细杂)组合,获贵州省科学大会奖。1982年,考细杂为主的半细
毛羊繁殖3.4万多只,获省农业技术改进推广二等奖。1984年,《贵州省半细毛羊阶段成果推
广》列为省、地1986~1990年重点科技项目,成立有35名技术干部参加的协作组,由地区牧科
所主持。经横交固定,互交选择,1990年一级母羊达56.2%,其体形外貌、繁殖性能、产毛量和
羊毛品质,达到育种目标要求,遗传性基本稳定。1996年,全地区半细毛羊17.6万只,比1984年
增2.02倍,1991年获地区和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13.小尾寒羊引种驯化和繁育推广。1990~1994年,地区牧科所引进小尾寒羊,放到毕节、
大方县的科技示范户,进行驯化养殖和示范。产羔率22.8%,羔羊成活率74.8%,公、母羊日
增重130.4克和120.2克,成年公羊和母羊体重70.4千克和54.7千克,周岁屠宰率50.9%,净肉率
37.2%,证明小尾寒羊能适应本地自然条件。养殖户发展到98户,饲养398只,能繁母羊216只.
具有一定繁殖能力。1994年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14.黑山羊本品种选育与应用研究。1998~2001年,地区牧科所在赫章县兴发、古达、雉
街,织金县实兴、桂果,纳雍县雍熙,毕节市何官屯、对坡镇实施。每个乡镇选不同数量的农
户建立核心羊群,在周围选一定的农户建立基础羊群,进行开放式选育,建成3万只优质羊组成
的品种群,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种羊6000多只,商品羊1.4万多只。核心群周岁公、母羊体重
29.3千克、26.4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38.4千克、36.8千克,产羔率148.8%,周岁公羊屠宰率
46.4%。选育点年新创产值655.5万元,户均4500元。2002年获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
《贵州黑山羊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毕节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15.乌蒙乌骨鸡选育与推广。1993年,地区牧科所在地区内进行乌骨鸡品种资源调查,并征
集216只组建成本地乌骨鸡原种群。之后,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实行闭锁繁育,1998年完成
四代选育,乌性率从一代的67.1%提高到88.3%,黄羽自繁后代羽色纯合度55.5%,定名黄羽乌
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