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毕节地区通志(卷六)
P. 56
达150.4万吨,1967年达227.5万吨。2.经济作物产量。1962年、1967年分别为:油菜籽6.3万吨、
11.25万吨;烤烟1万吨、1.5万吨;苎麻2500吨、6187吨。3.畜牧业存栏数。1962年、1967年分别
为:黄牛74.46万头、104.44万;水牛9.47万头、12.09万头;马16.55万匹、22.67万匹;绵羊66.26
万只、164.82万只;山羊55.06万只、110.74万只;生猪300万头、400万头。4.造林。1958~1962
年造林430万亩,1963~1967年造林613万亩,林地149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4.32%。5.农田水
利建设。10年扩大灌面470万亩,其中土变田250万亩,干田变水田40万亩,防洪排涝80万亩,
水浇地100万亩。治理水土保持1万平方千米,占水土流失面积的70%左右。计划开发金沙偏岩
河、黔西野鸡河、织金六冲河、纳雍三岔河、威宁牛栏江和草海。规划产生于1958年,存在脱
离实际,缺乏科学根据,盲目追求高指标问题,加上1960~962年国家经济产生严重困难,规划
未得踏实施行。1963~1965年,国家施行经济调整方针,农业经济稍见复苏。1966年下半年开
展“文化大革命”,实施规划受阻。到1967年,农业经济的实际水平与规划指标相差甚远。
1966~1980年农业规划 1964年2月,毕节专区计委根据地委、专署的要求,编制毕节专
区1966~1980年农业规划(草案),并上报省计委。规划的主要指标:1.人口。1970年达390万
人,1980年达450万人。2.主要农产品。1970年、1980年产量分别为:粮食总产110万吨、175万
吨,油菜籽2.4万吨、3.2万吨;烤烟6000吨、1.2万吨;花生3000吨、6000吨;苎麻900吨、1750
吨;甜菜2.5万吨、7.15万吨;茶叶500吨、1000吨;蚕茧100吨、250吨。3.存栏牲畜1970年为:
生猪200万头,牛67万头,马12.8万匹,羊74万只。4.林产品1970年、1980年产量分别达;乌桕
籽750吨、1000吨,油桐籽7500吨、1万吨,核桃4000吨、7500吨,生漆350吨、750吨。1970年造
林20万亩。规划未行文下达,亦未作过执行检查。
1976~1985年规划 1975年3月,毕节地区计委转发国家计委和省计委关于拟订1976~1985
年发展国民经济规划的通知,安排编制全地区1976~1985年规划。各县及地直相关部门采取由
下而上、反复讨论方法,提出规划的具体指标。1975年7月,中共毕节地委召开全地区长远规
划和基本建设会议,讨论毕节地区1976~1985年规划(草案),会后将规划(草案)作修改补
充,上报省计委审批。
毕节地区规划主要指标及执行情况统计表
1975 1980 1985
指标名称
计划 完成 规划 完成 规划 完成
人口(万人) 450 450.25 500 506 539 543
农业总产值(万元) 41483 73500 47015 11100 87706
粮食总产量(万吨) 20.6 18.82 31.2 19.59 44 18.25
油菜籽产量(万吨) 1.1 0.533 2.4 1.46 4 2.18
烤烟产量(万吨) 2.08 2.49 4 2.4 5 10.26
生猪(万头) 140 115.97 200 142.87 250 211.25
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