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203

第十二篇  林业  水利









                                            第一章 林  业










                 毕节从古至今都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其不仅能够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物品,更重

            要的是森林生态系统还能够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治与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
            还有净化空气、消除噪声等功能。毕节人叫原始森林为箐,而今以箐为名的地方很多,说明在

            毕节的历史上原始森林遍布,长时期保持着不自觉的生态平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毕
            节地区有两次人为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大炼钢铁
            运动,对森林乔木古树大量砍伐,破坏了森林植被结构,削弱了森林的生态功能;二是20世纪

            70年代末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过度的毁林开荒,导致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到1988
            年成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后,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才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覆盖

            率才逐渐恢复上升。从而保障了森林资源的长期存在,实现森林效益的永续利用。



                                 第一节 林业调查  区划和规划





                                                一 森林资源调查



                 民国时期,用踏查目测法调查局部森林资源。民国30年(1941),威宁县调查黄梨、花
            红、核桃,查明全县年产黄梨4万千克、花红1500千克、核桃4500千克。民国31年(1942),汪

            至荣调查纳雍县鸡场、杓左大坡、苏家营、瓜仲河、寨乐,发现有森林580公顷。毕节县调查拱
            拢坪有森林46.67公顷、8000多株,其中松占70%;白马山有松、杉和杂木混交林20公顷,其中
            松、杉占60%。民国32年(1943),周兴仁调查纳雍县化董、张家湾、巴雍、左乙河、羊场响水

            坡、罗家箐,有森林211.83公顷、26万余株,树种为白杨、桦木、杉木、青冈、马尾松、华山松
            和枫香。民国33年(1944),黔西县调查森林资源,计有森林1.42万公顷,树种有杉木、青冈、

            白杨、柏木、冬青、松和杂木。彭国儒调查大定县钟箐、文阁和木空河,有森林119.67公顷。
            民国35年(1946),织金县调查24个乡镇,共有人工林1.11万公顷。民国36年(1947),赫章县

            调查宜林荒山荒地,全县共有5.76万公顷。民国32年(1943)后,四区农场曾多次调查大定县油
            桐,查明大定县有60多万株。
                 1953年开始,贵州省林业厅调查队采用调查、踏查方法,调查毕节专区森林资源。1957年



                                                                                                           1301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