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8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208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林占25%,其他林种占5%。1998~1999年,黔西、金沙、威宁、赫章县启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
              程,2000年在各县市实施。2000~2001年,大方、黔西、赫章县进行退耕还林工程试点。2002

              年,全地区各县市全部启动。
                   2002年7月,地区林业局邀请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考察研究百里杜鹃,编制

              《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年10月24日,省专家组评审规划,省林业厅对规划作
              出批复。2004年,地区林业局完成《毕节地区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地区再建8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将达6.14万公顷,占全地区国土面积
              的2.28%。2005年,地区林业局编制完成《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十一五”生
              态环境建设规划》。经地区行署批复上报省林业厅、省发改委,再上报国家林业局。是年9月1

              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规划编制情况,对规划作出明确肯定。2008年,中共毕节
              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制定《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明确了生态环境建设目

              标。要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3%左右,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是年,完成《贵州草海湿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并经国家及专家审定通过。




                                              第二节 植树造林




                                                      一 种  苗



                   种子采集 清代及民国期间,林木生产者按需要采集树种,漆树、杉木、柏木等16种树

              种采集较多。20世纪50年代,全专区年均采集种子240.23吨。1950年,全专区采种0.6吨。1951
              年,采种1.06吨。1956年,采种284.04吨。1957年10月,全区召开种苗会议,总结群众采种经
              验,传授采种技术。次年全专区采种1002吨,为历史上最多。但所采集种质量较低,一些母树

              遭损害。60年代,全专区年均采种110.77吨,比50年代减53.1%。1964年,采种纳入生产队经
              营,由林业或供销部门与生产队签订林木种子收购合同。是年,全专区采种319.79吨。1966年,

              毕节专署行文提出适时采种,不采幼树、生长不良和受病虫危害的种子,及时加工处理种子,
              加强种子贮藏保存的要求。是年,采种149.78吨,种子质量有所提高。70年代,全地区年均采
              种122.12吨,比60年代增10.2%。1972年、1975年黔西县林业局收购加工马尾松种子15吨。1977

              年,毕节地区革委行文规定:凡有种源的地方,要留足自用种,对这些地方,国家不给种苗和
              经费补助。1978年9月,中共毕节地委要求:尽量采集本地乡土树种、速生树种和珍贵树种,保

              护好母树,严禁“杀鸡取卵”或修枝采种;搞好种子调剂,按等价互惠互通有无。80年代,全
              地区年均采种206.74吨,比前10年增69.3%。本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涌现出一批

              林业重点户、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和联合体,为采集树种创造良好基础条件。1984年采种462.05
              吨,为最高年采种量。90年代,全区年均采集种子236.53吨,比80年代增14.4%。2000~2005年,
              全地区年均采种146.67吨,比90年代减37.1%。



            1306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