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毕节地区通志(卷四)
P. 155

第十一篇  农  业


                 3.毕节地区农机安全监理所。1985年建立,隶属地区农机局。主要职责是监督管理全地区农
            机安全,尤其是对农用拖拉机的交通安全。



                                                   二 农机管理



                 劳动管理 1957年,威宁八一拖拉站的基本劳动组织形式,是以拖拉机为单位,每台机组

            配2名正式工人,带2名实习学员,配犁耙机具进行耕耙作业。社、队农机员,实行亦工亦农的
            劳动制度,评工记分,参加集体分配。1975年后,各地农业机械基本实行定机车、定人员、定
            农具、定作业区的劳动组织形式,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订劳动管理制度。1979年10月,贵州

            省农机局制发《关于加强社队农机站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地区按此办法执行。1981年后,农
            机经营户自行管理。

                 机务管理 1980年前,区内农业机械均属国家或集体所有,普遍实行社有社营、队有队
            营、社有队营的经营体制。1977年前,多数机械处于只营不管状态,机械完好率低,经营效益
            差。1977年,推行农业机械定领导、定机手、定时间、定任务、定质量、定报酬管理制度,要

            求农用动力机械与作业机具合理配套,合理编组,开展复式作业,禁止超负荷工作;农机人员
            按作业计划合理调车,减少空转率;制订各项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公布,实行群众监督,建立验

            收制度;坚持防重于修、养重于治的原则,严格进行保养。1980年,全地区开展拖拉机保养升
            级竞赛,对评审过的拖拉机按级标号挂牌,建立技术档案。1982年,全地区实行农机生产责任

            制,明确相关方的责、权、利,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5年后,
            户营农机日益增多,农机经营户自行管理机务。

                 财务管理 1975年前,区内拖拉机站执行国家农业部制定的国营拖拉机站会计制度和地、
            县财政局制定的财务制度,管理财务。1975年后,执行省农机局颁发的《贵州省农村人民公社
            农机站机务、财务管理办法》。1980年,根据省政府农机局要求,执行会计核算、财务决算、

            经济活动分析、财务人员交接规章制度。20世纪80年代后,农机户的财务自行管理。
                 基层农机服务管理 1983年11月后,根据省农机会议精神,毕节地区所有农机管理站,逐

            步改成以法规管理为主,行政手段为辅。1984年后,区、乡农机服务站逐步改建为经济实体,
            与农村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个体协会紧密联系,形成基层农机服务网络。
                 农用柴油管理 1980年前,农用柴油及润滑油供应,由计委下达指标,由石油部门负责供

            应,实行优惠价格。囿于农用和非农用柴油的界限难以划分,影响农用柴油优惠价格执行。
            1982年,毕节县农机局实施《贵州省农业用油、机械节油及管理办法》,与有关部门协商,采

            用以下办法管理农用柴油供应:农用柴油的供应指标由农机部门掌握分配,在进行农机普查、
            造册登记的基础上,指标分配到各区,由农机站开出三联单,经县农机局审核后,到石油部门

            购油。1983年,全地区推广这一做法。1984年1月起,毕节地区的农用柴油由各县农机部门按计
            划核定分配,石油部门根据计划,定类供应农用柴油。是年,地、县成立农用柴油分配管理领
            导小组,协调解决农用柴油供应的有关问题。1986年,根据《贵州省农用柴油分配、供应、管



                                                                                                           1253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