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毕节地区通志(卷二)
P. 24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米,宽10余千米,北段逐渐倾没,核部出露寒武系地层;中段大吉一带轴部附近,呈现次一级
长数十米至几百米,宽数十米至百余米,轴向与主轴相平行小褶曲。
(3)大方县褶皱构造以短轴为主,一般轴长仅20千米左右,规模较大的新场向斜,长45千
米左右,核部为侏罗系地层。其他主要有:瓢井向斜、拉鲁向斜、长石背斜、楠木坪背斜、川
洞向斜、营盘山向斜、石关口背斜、水打桥背斜、鸡场背斜等。
(4)黔西县北东向褶皱构造分4带:①沙厂穹隆,位于大方县沙厂、大水和黔西县内金坡
等乡,轴长50余千米,宽50余千米,核部出露寒武系娄山关群岩组。②革木—黔西复式向斜,
从黔西北部中坪、重新经城关至南部雨朵、沙窝(金碧)等地,长58千米。分南北两段,北段
简单轴部波状起伏,核部出露侏罗系自流井群岩层;南段构造复杂,以长约7千米,宽8千米,
三叠系地层为主体的黔西向斜和次一级木渣黑背斜、八寨背斜等褶皱构造组成。黔西向斜东
北、西南两端均向上翘起,使地表面貌类似“舟”状。其南北两段间被双马断层所破坏。
③老熊坡—化起复式背斜,从黔西县的雨朵、甘棠向东北延伸经协合、中坪进入金沙县禹谟、
安底、木孔、源村等乡镇后进入遵义(金沙县称安底背斜),全长100余千米。黔西县核部为
二叠系岩层,并由次一级陆家寨背斜、耳海背斜、磨盘山向斜、偏坡窑背斜、羊场背斜、雨
朵向斜、高坡背斜、关寨向斜、化槁林背斜构成,其南段,受东西向褶皱和断层影响,复式构
造地表面貌不太清晰;金沙县轴部由寒武系娄山关群岩组构成,次一级褶皱有禹谟向斜、安底
背斜等,在源村、木孔、岚头等地复式褶皱比较平缓,地表面貌多以小丘、坝地为主。④假角
山—马场复式向斜,分布于东部协合、素朴、谷里和大关一带,包括钟山向斜、治钟(龙盖)
背斜、牛场向斜、朵机坝(素朴)向斜、铁盔山向斜、硝厂背斜等次级褶皱。其复式向斜全长30
余千米,宽5千米至10千米,由二叠系和三叠系岩层组成,因受东西向断裂带影响,褶曲均受到
破坏。
(5)金沙县境北东向褶皱除老熊坡—化起复式背斜(安底背斜)外,有吴家寨背斜、茅台
向斜、岩孔背斜、金沙向斜等。吴家寨背斜:从马路、清池、石路一带向东北延伸至仁怀市,
县内全长30余千米,宽10千米左右,轴部由寒武系岩层组成。茅台向斜:由仁怀市入羊跳、阳
波等地,县内长6千米,核部系侏罗系地层。岩孔背斜:由仁怀市—遵义县入县境,属松林—岩
孔背斜西段。背斜核部宽缓,轴部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构成;两翼不对称,北西翼较陡,南
东翼较缓;地表面貌类型属浅切割中低山垄岗谷地形态。金沙向斜:属遵义县鸭溪向斜的西南
端部分,核部出露侏罗系地层,两翼岩层较为平缓;县长约17.5千米,宽10千米左右。其他北东
向褶皱有长岗向斜、高桥向斜、麻窝寨背斜、翁贡水向斜、核桃窝背斜等。
(6)织金县北东向褶皱构造多与成煤关系密切,并以短轴构造为主,和纳雍县东部北东向
褶皱构造构成东西排列的“多”字形构造格局。从西向东主要有三塘向斜、后寨背斜、阿弓向
斜、地贵背斜、珠藏向斜、桂果向斜、化起背斜等。这些褶皱呈长条形紧密排列,延长多为50
千米左右,由古生代岩层和中生代三叠系岩层构成,古生代岩层出露面积大,井有少数背斜出
露震旦系岩层,个别褶皱遭受断层破坏。
(7)纳雍县北东向褶皱构造,除西南部外,均有分布,以短轴褶皱为主。七棵树短轴复式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