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2 - 毕节地区通志(卷一)
P. 172
毕节地区通志
BIJIE DIQU TONGZHI
划,至1998年全地区有县级广播站8个,小调频台71座,乡镇广播站215个,通广播村1223个,
广播覆盖率62.38%;有中小功率电视转播台415座,卫星地面收转站3851座,地县乡镇有线电
视站160个,村级有线电视系统498个,传输电缆1043千米,电视覆盖率66.47%。2000年,全地
区有广播发射及转播台77座,电视发射及转播台488座,乡镇广播站242个,所有乡镇全部通广
播,通广播的村占总村数的70.56%,通电视的村占总村数的85.4%,广播覆盖率77.07%,电视
覆盖率77.39%。“十五”期间,实施“村村通”工程,新建550座数字单收站,新增广播扩大机
690台。至2005年,全地区广播覆盖率上升到81.73%,电视覆盖率上升到83.38%。“十一五”期
间,毕节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坚持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
施。到2010年,全地区实施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44.1万户、“乡乡通”广播
工程基本完成;完成8座县级以上无线发射台的恢复建设和9个县市所在地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
平移转换工作;启动有线电视县乡联网工程,实施43个乡镇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平
移。有线数字广播电视用户达15万户;广播综合覆盖率上升到83.54%,电视综合覆盖率上升到
88%。2011年,237个乡镇实现有线广播数字电视县乡联网,广播电视覆盖人口率继续提高。正
常工作的调频转播发射台为80座,发射机90部,发射功率8,910千瓦。广播综合覆盖人口698.8万
人,覆盖率83.80%;其中农村广播综合覆盖646.61万人,覆盖率83.71%。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
数为38.1万户,广播电视农村直播卫星用户数为44.09万户,实际正常工作的100瓦以上的电视转
播发射台为8座,发射机34部,发射功率39,450千瓦,有线数字电视用户20.13万户。电视综合覆
盖734.68万人,覆盖率88.10%,其中农村电视综合覆盖678.77万人,覆盖率87.87%。
(十一)
民国及以前,毕节地区卫生事业十分落后,医疗机构主要是民间中医、草医为主。新中国
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各县卫生院,更名为人民医院,专署接管毕节县中心卫生院,更名为专
区人民医院。在土地改革中,专区组织8个卫生队参加土改,开展防疫工作。1953年起,专区
分期举办初级卫生人员培训班,培训初级医务人员。1956年,专、县防疫机构相继建立,有计
划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专县医院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厂矿、街道、农村开展巡回医疗,帮
助基层卫生人员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至1957年,全专区8县城关办起合作诊所12个。1958年,
全专区合作诊所发展到185个;是年创建毕节卫校,在其后50年中培养了成千上万合格卫生人
才。全专区范围内消灭鼠疫、天花、霍乱、回归热等烈性或急性传染病。1960年,专区中医院
建立,继后各县亦陆续建起中医院。20世纪60年代初,专区防疫站设立卫生科,各县防疫站建
立相应卫生监督组织,实施卫生监督监测。20世纪70年代,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农村卫生
事业加速发展。至1974年,全地区有1763个大队实现合作医疗,占大队总数的40%,50%的公
社办起合作卫生所。部分区、镇开始建立妇幼防保组,开展妇幼保健工作。1981~1982年,地
区从国家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中拨出专款,重点建设民族区、乡卫生院,改善少数民族地
区卫生条件。自1985年起,全地区开展冷链工作,至1988年,“四苗”(麻疹疫苗、脊灰苗、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