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昌宁县志
P. 112
昌宁县志 1978~2005
里文笔塔等名胜古迹。主要出产水稻、玉米、烤烟、茶叶等,森林覆盖率 64.46%。2005 年,辖翁堵、
翁兴、明山、阳旺田、立桂、立木山、扁里 7 个村民委员会,101 个村民小组,3500 户 14673 人,其
中女性人口 7046 人,少数民族人口 32 人,非农业人口 460 人。居住着汉、彝、白、傣、佤等民族。
翁堵乡以农业经济为主。1978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1956 亩,产量 4195.70 吨;草烟面积 140 亩,
产量 7.90 吨;茶园面积 3558 亩,产量 49.85 吨。大牲畜存栏 5814 头,生猪存栏 11340 头,羊存栏 4531 只。
1986 年,昌宁县供销社在二母撒试种烤烟,后在县域推广种植。1990 年,种植甘蔗 200 亩。1998 年,
试种香料烟 536 亩,产量 19 吨。2005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8393 亩,产量 7336 吨;烤烟面积 6300 亩,
产量 768.50 吨;甘蔗面积 512 亩,产量 1586 吨;茶园面积 10217 亩,产量 385 吨。大牲畜存栏 7722
头,生猪存栏 19934 头,羊存栏 8991 只,家禽存栏 26701 羽,禽蛋产量 57 吨,肉类产量 1952.10 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 3156 万元,其中农业 2307 万元、林业 234 万元、畜牧业 403 万元、工业 77 万元、建
筑业 25 万元、运输业 43 万元、商饮业 25 万元、服务业 18 万元、其他 24 万元。
1978 年,翁堵公社设小学 29 所,有卫生所、广播站、电影放映队各 1 个。2005 年,翁堵乡设初
级中学 1 所、小学 15 所,在校初中生 593 人、小学生 1409 人,学前班在班 252 人,有初中专任教师
34 人、小学教师 80 人。设综合文化站 1 个。有线电视用户 110 户,卫星电视接收机 2512 台,电视人
口覆盖率 90%,广播人口覆盖率 45%。卫生院有医务人员 9 人,设村卫生室 7 个、计划生育服务站 1 个。
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 13 人。
1978 ~ 2005 年翁堵乡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择年表
表 2-2-12
户数 人口 耕地资源 水田 农村经济总 农民人均 农民人均生产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年份
(户) (人) (亩) (亩) 收入(万元)所得(元) 粮食(千克) (万元) (万元)
1978 1955 11762 19884 6459 114.28 73.40 133 - -
1980 2041 11996 20760 6450 - - - - -
1985 2434 13152 19818 6721 235.96 126 191 - -
1990 2800 13711 20267 6713 362.84 186 294 41 73
1995 3186 14070 20476 6703 1248.03 540 369 140 222
2000 3361 14383 20257 6529 2095 870 506 154 230
2005 3500 14673 18926 6672 3156 1241 516 140 251
十二、耈街彝族苗族乡
耈街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珠街乡相连,南与临沧市凤庆县诗礼乡毗邻,西至澜沧江与漭水镇
隔江而望,北和大理州永平县水泄乡以四季利河为界,面积 358 平方千米。地形东西走势,最高海拔
2857.60 米,最低海拔 1100 米。乡人民政府驻耈街村胡家村民小组,距县城 73 千米。较大河流有耈街河、
岔河、汉家箐河、后山河、四季利河,有水炉村小厂、桥头村马拉等 2 座小(二)型水库,小水窖 3369 口,
有岔河水电站和弯弓桥一、二级水电站。除铁矿、铜矿储量较大外,还有锑、锡、硅、水银等矿产资源。
有澜沧江大桥、安澜桥遗址、澜沧江峡谷风光、茶马古道、三片石壁岩、仙人洞等名胜古迹。主要出
产水稻、玉米、烤烟、核桃等,森林覆盖率 64.17%。2005 年,辖耈街、团山、挖沙、水炉、金马、打平、
土皮太、阿水、栗木、桥头、平村、新厂、阿干 13 个村民委员会,175 个村民小组,5706 户 23500 人,
其中女性人口 11279 人,少数民族人口 5170 人,非农业人口 825 人。居住着汉、彝、苗、白、傈僳等
【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