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昌宁县志
P. 102
昌宁县志 1978~2005
达丙镇 位于右甸河东岸,面积 139 平方千米。2004 年,辖达丙、九甲、龙泉、四角田、达仁 5
个村民委员会,133 个村民小组,6154 户 24832 人,其中女性人口 12520 人,少数民族人口 195 人,
非农业人口 3075 人。居住着汉、彝、白等民族。
1978 年,大小春粮豆播种面积 32656 亩,产量 6948.10 吨;茶园面积 5696 亩,产量 210 吨;大牲
畜存栏 4532 头,生猪存栏 11876 头,羊存栏 1797 只。1987 年,种植烤烟 115 亩,产量 9.50 吨。1999 年,
种植桔梗 3000 亩。2002 年起,不再规模发展烤烟产业。2004 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34862 亩,产量
11347 吨;茶园面积 9350 亩,产量 333 吨;大牲畜存栏 5761 头,生猪存栏 29806 头,羊存栏 1022 只,
家禽存栏 94874 羽,肉类产量 2331.34 吨,禽蛋产量 76 吨,达丙、龙泉、九甲 3 个红砖厂年产红砖
800 万块。
1979年,新建达丙初级中学。1983年7月,卫生所扩建为昌宁县第二人民医院。1985年,设初级中学、
附中各 1 所、小学 42 所。1993 年 9 月,达丙初级中学停办。1997 年,开办幼儿园 1 所。2004 年末,
设村卫生室 5 个、电影院 1 个、文化广播站 1 个,广播电视覆盖率 98%,有乡村医生 10 人,有农业专
业技术人员 12 人。
1978 ~ 2004 年达丙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择年表
表 2-2-2
户数 人口 耕地资源 水田 农村经济总 农民人均 农民人均生产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年份
(户) (人) (亩) (亩) 收入(万元)所得(元) 粮食(千克) (万元) (万元)
1978 3318 18342 21618 15678 236.30 83 - - -
1980 3470 18970 22806 15634 286.34 102 - - -
1985 6683 33933 37125 24465 825.09 183 309.50 - -
1990 4790 22268 21850 15158 1304.12 353 442 131 136
1995 5536 23358 21703 15066 3393.10 728 540 166 280
2000 5913 24205 23455 15384 6379 1456 528 232 316
2004 6154 24832 21451 14963 8350 1790 520 333 364
二、漭水镇
漭水镇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以澜沧江与耈街乡为界,东南毗连临沧市凤庆县,西南与田园镇相连,
西北接大田坝乡,面积 311 平方千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 2850 米,最低海拔 1240 米。镇
人民政府驻漭水村街子村民小组,距县城 16 千米。较大河流有漭水河、翠华河、老厂河,共裕小(一)
型水库和绿荫塘、千根河、新街、烂麻山、小后山 5 座小(二)型水库库容 269 万立方米,有硅、铁、
锰等矿产资源,漭水村黄家寨和大竹林,沿江村茶山河、羊圈坡、大白岩等地有野生古茶树分布,有
沿江高山湿地、老厂望江楼、河尾阿背寨热泉、澜沧江峡谷等名胜古迹。2002 年 1 月 31 日,改建为
漭水镇。主要出产水稻、玉米、茶叶(含古树茶)、核桃、果松、花椒等,森林覆盖率 66.67%。2005
年,辖漭水、老厂、明华、明德、河尾、共裕、翠华、联福、沿江 9 个村民委员会,205 个村民小组,
7103 户 29320 人,其中女性人口 13912 人,少数民族人口 151 人,非农业人口 1066 人。居住着汉、彝、
白、哈尼、傣、苗、傈僳、阿昌等民族。
漭水镇以农业经济为主。1978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5468亩,产量8533.80吨;茶园面积13688亩,
产量 283.20 吨。大牲畜存栏 10560 头,生猪存栏 26077 头,羊存栏 10624 只。1988 年,种植烤烟 89 亩,
【 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