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昌宁县志
P. 100
昌宁县志 1978~2005
产合作社。1985 年,增设 2 个生产合作社,至 1987 年 11 月,昌宁县下设 13 个区 1 个镇,119 个乡、
4 个办事处,1958 个生产合作社。
1987 年 12 月至 1988 年 2 月,昌宁县进行撤区建乡体制改革,将 13 个区公所 1 个镇人民政府改
建为 12 个乡人民政府和 2 个镇人民政府,同时增设乡镇人大主席团。设右甸、达丙 2 个镇和温泉、勐统、
更戛、鸡飞、翁堵、卡斯、柯街、大田坝、漭水、湾甸、耈街、珠街 12 个乡,110 个村、13 个办事处,
1958 个生产合作社,村公所(办事处)为乡镇人民政府派出机构。1999 年,昌宁县减少生产合作社 1 个。
2000 年 8 ~ 12 月,昌宁县进行村级体制改革,撤销村公所和办事处,建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
治体制,123 个村公所(办事处)设置为 122 个村民委员会、1 个居民委员会,1957 个合作社设置为村(居)
民小组。2001 年 8 月 25 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柯街、漭水、勐统 3 个乡,8 月 29 日批复撤销卡斯乡,
分别设立柯街、漭水、勐统、卡斯 4 个镇。2002 年 1 月,卡斯、勐统、柯街、漭水撤乡设镇工作结束。
12 月,右甸镇宝丰村民委员会设置为宝丰社区、城坡村民委员会设置为文昌社区、城关村民委员会设
置为龙井社区、顺城居民委员会设置为关庙社区,昌宁县设 1967 个村(居)民小组。2004 年 4 月,
更戛乡增设小街子、大沙坝村民委员会,昌宁县设村(居)民小组 1981 个。2005 年 3 月 30 日,云南
省人民政府批复撤销右甸镇、达丙镇,合并设立田园镇,5 月撤并工作结束。年末,昌宁县设田园、
漭水、柯街、卡斯、勐统 5 个镇和温泉、更戛、鸡飞、大田坝、翁堵 5 个乡及耈街彝族苗族乡、珠街
彝族乡、湾甸傣族乡 3 个民族乡,121 个村民委员会、4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990 个村(居)民小组。
第二节 乡镇概况
一、田园镇
田园镇位于县境中部,东与漭水镇、临沧市凤庆县接壤,南与温泉乡、翁堵乡连接,西与鸡飞乡、
柯街镇毗邻,北与大田坝乡交界,面积 256 平方千米。属县级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昌宁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镇人民政府在滨河路西侧。省道 312 线穿境而过。地势北高南低,最低海拔 1562 米,最高
海拔 2442 米。较大河流有右甸河、秧田洼河、南门河、马桥河、栗柴河、六甲河、二母得河,有河西
中型水库、麻地河小(一)型水库和马火塘、秧田洼、长洼、大山脚、卡巴洼、李子树、清水河 7 座小(二)
型水库,有煤、铅锌、铁、硅等矿产资源,有武侯石柱、姚家坡烈士陵园、清灵寺、龙潭寺、九甲文笔塔、
勐廷回族老宅等名胜古迹。主要出产水稻、玉米、茶叶、马铃薯、油菜等,森林覆盖率 59.79%。2005 年,
辖文昌、龙井、关庙、宝丰 4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新城、勐廷、新华、右文、达丙、九甲、龙泉、四角田、
达仁 9 个村民委员会,52 个居民小组、225 个村民小组,16340 户 57829 人,其中女性人口 28940 人,
少数民族人口 2161 人,非农业人口 17008 人,是昌宁人口最多的乡镇。居住着汉、回、彝、白、哈尼、
壮、傣、苗、傈僳、佤、纳西、景颇、布朗、苗等民族。
田园镇以农业经济为主,第三产业次之。2005 年,田园镇耕地面积 37450 亩,其中水田 25303 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60018 亩,产量 20906 吨,是昌宁粮食产量最多的乡镇;油料面积 13020 亩,产量
1281 吨;药材面积 320 亩,产量 121.50 吨;蔬菜面积 5259 亩,产量 4764 吨;茶园面积 17980 亩,
产量 694 吨;泡核桃面积 22062 亩,产量 130 吨。大牲畜存栏 10849 头,生猪存栏 58615 头,羊存栏
4040 只,家禽存栏 123660 羽,肉类产量 5403 吨,禽蛋产量 176 吨。乡镇企业工业产值 10450 万元,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 23586 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 17601 万元,其中农业 4009 万元、林业 198 万元、畜
牧业 3327 万元、渔业 99 万元、工业 3758 万元、建筑业 1655 万元、运输业 2279 万元、商饮业 1150
万元、服务业 571 万元、其他 555 万元;农民人均所得 2119 元,人均生产粮食 511 千克;财政收入
【 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