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中共宣威市委执政纪要2016
P. 60

2016
                  中共宣威市委             ;)* ;)&/( +* :"0
                   ;)0/( (0/( 96"/ 8&* 4)* 8&* 执政纪要


                   (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推进中宣液态金属热界面材料与印刷电子材料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建成三尖山风电

              场、羊场晶科光伏发电项目,2016年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重点推进宣曲高速、沾会高速宣威段建
              设,开工建设杨宣高速、国道326线宣威段改造,加快宣富高速、宣威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实施龙
              潭—倘塘、田坝—宝山等乡镇连接线建设,硬化通村公路261.4公里,实现98%的行政村、35%以上
              的自然村通硬化路,2016年完成交通投资30亿元。推进明德小(一)型水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石龙咀、色米乐、官箐3件小(一)型水库等项目,实施好美丽乡村、石漠化治
              理、退耕还林还草等项目。启动西泽河、龙场河、宗范河治理,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建设,2016
              年完成涉农项目投资10亿元。建成西一环,打通双龙路南段、城双路北段、东山路等7条城市“断头

              路”,加快推进地景公园、东河生态走廊建设,力争启动主城区至来宾街道、凤凰街道2条主干道建
              设。继续实施城市“五化”项目,抓实西河综合治理、第二自来水厂前期工作,2016年完成城镇基
              础设施投资45亿元。开发高品质房地产项目,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20亿元。推进食品园区
              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商
              业网点,启动双龙街道贵鑫农贸市场及城北钢铁市场项目,抓好市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和50个农村

              淘宝店建设,2016年完成商贸物流项目投资5亿元。配合做好天然气昭通支线宣威段85公里输气管道
              建设,新建9公里城市燃气管道。稳妥推进东山、羊场、龙场、落水4个重点特色小集镇建设。力争
              建成85个美丽宜居乡村示范点。

                   (五)抓好产业建设
                   以优化发展一产、转型发展二产、拓展发展三产为路径,着力推动三次产业互融互动、协调发
              展。稳定粮播面积280万亩,举办好50万亩粮食高产创建样板。围绕100万亩核桃和100万亩经济林果
              种植目标,提质改造现有70万亩核桃,力争年内新植核桃20万亩。确保种植烤烟22.1万亩、实现产

              值9亿元以上。扎实抓好50个现代农业园区和全国宣威火腿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培育5个
              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深入推进煤矿骨干矿井建设,力争实现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积极发展新
              型煤化工业,加快推进非煤矿山转型升级,拓展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等企业发展空间,支持惠
              泽矿业公司充分利用锌废渣、磷渣、磷石膏、粉煤灰发展新型建材。争取天浩公司铟、锗稀贵金属

              提取项目投产。加快发展轻工业,力争宣威特驱饲料年产24万吨饲料项目建成投产,启动天使薯片
              深加工二期、爱心相伴食品二期项目。不断完善虹桥轻工业园区、凤凰山工业园区、羊场工业园区
              基础设施。启动宣威—西泽生态旅游线、宣威—普立峡谷风光旅游线的一批项目,高度重视虹桥湿
              地、东山芙蓉彝寨、杨柳可渡历史文化名村等重点村落的保护与建设。

                   (六)抓好民生保障
                   抓好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高中改扩建等项目建设,确保市一院新院、中医院特色专科
              大楼、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建成投用,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成博物馆装修布

              展,推进档案馆、城乡文体活动小广场、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市体育中
              学建设,全年完成社会事业投资7亿元。
                   (七)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
                   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



           20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