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石林年鉴2018
P. 108
SHILIN 年鉴
2018 石林 YEARBOOK
产品;探索“新农村+产业+农家乐”乡村特色旅游发展新路 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子,重点推进石林彝族特色旅游小镇及大糯黑、阿着底、雨 开展综合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系统建设,制定《石林县地下
美堵等特色村寨建设,积极拓展境内外客源市场。加快智慧 管线管理办法》,促进城市地下空间统一规划,合理开发。
旅游建设,启动旅游大数据中心和县城散客服务中心项目建 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设,实现“一部手机游石林”;强化旅游宣传营销,促进景 制定出台《石林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石林县农村住房
区景点联动发展。围绕旅游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大旅游市场 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城乡空间规划管控制度,加
秩序整治力度;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坚持不懈推进“厕 强规划执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所革命”,新建旅游厕所13座;规范全域旅游标识标牌, 夯实城市基础。启动鹿阜古镇规划建设,加快推进以
为游客提供更人性化、更便捷的服务。2018年,大小石林 西北街片区为核心的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建成旧城改造一期
景区接待游客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直接收入7亿元以上; 安置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实施正觉寺公园、怀德雅苑等
全县接待游客95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77亿元以上。 项目,完成石林山水古城旅游度假景区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喀斯特地貌旅游知名品牌 畅通城市交通网络,完成环城南路、西城大道及东城区制药
示范区。 厂、西城区公租房、铑艏家具、金鸽巷片区等市政道路建
做好做实生态工业。立足工业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加快 设;继续推进西石一级路改扩建及国道G326、G324石林段改
推进创业孵化器建设,建成小微创业示范基地及中小企业服 造提升工程,完成大叠水旅游专线二期项目,全力配合做好
务中心,引导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集聚。坚持做大工业总量, 宜石高速、石泸高速石林段建设工作。以南昆铁路复线建设
狠抓工业投资和企业投产达效,开工建设西亚恒电力电气设 为契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启动 卜所物流园区规划
备项目,继续推进双汇二期、精细橡胶粉加工、石林瓦楞原 工作,促进石林货运站和石林站扩能改造。推动通用机场项
纸生产、国家三七研发中心项目,阳光之味、广联饮料项目 目,启动旅游观光空轨试验线建设,不断夯实旅游城市硬件
建成投产。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复烤厂技改工作;做大 基础。
做强卤腐产业,重振路南卤腐品牌;配套完善西街口工业园 美化城市环境。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智
区基础设施,引导石材企业入园发展。加速科技研发产业培 慧城市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
育,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继续做好电网建设工作, 平,打造城市品位。转变城市建设理念,结合雨水综合利用
启动35千伏西街口输变电工程,110千伏黄家庄输变电站建 现状,逐步完善城市“渗、滞、蓄、净、用、排”功能,完
成投产。开工建设板桥农机加油站、环城南路加油站项目。 成200亩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注重
全年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户以 县城主干道形象提升,实施石林中路、石林南路、阿诗玛东
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15%以上。 路及石林大道夜景亮化工程,对城市路灯进行节能改造。全
培优培强特色农业。积极构建以台创园为平台的现代农 面启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联动执法,持续开展城
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以都市农庄为代表的休闲观光和创意 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建立健全违法违规建设整治长效
农业,推进石林创意农业园、旭润庄园精品农业展示中心等 机制,治理违法违规建筑30万平方米;启动县第二污水处理
项目建设,提升“石林现代休闲观光体验农业”知名度。开 厂、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新改建公厕40座,创
展石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工作,推动“产学研”深 建为省级公厕示范县。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停车场,规范
度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稳定粮食 机动车停放行为;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引导和管理网约车、
生产,落实科技增粮措施,适度扩大水稻旱栽、稻田养鱼、 共享汽车有序发展;加大重要节点、重点时段交通疏导力
“粮改饲”等项目规模,实施千亿斤粮食增产工程6667亩, 度,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出行问题。
确保粮食产量在15万吨以上。实施STP烟草可持续发展项目 (四)落实促协调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试点工作,提升烟叶种植水平,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万亩 激发农村发展新动能。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
左右。推进人参果、辣椒、菜用玉米3个五万亩,枇杷、苹 政府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果、花卉3个三万亩建设,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优先发展农业农村,让农民
围绕“国家(云南)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狠抓农产 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持续推进乡镇“九个一”工程,按照
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开 一乡一品、特色彰显的要求,加快产村、农旅等融合,支持
展“石林人参果”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打造绿色农产品 乡镇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升西街口人参果、大可枇杷、圭
品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7%左右。 山苹果、“密枝红”等农产品品牌效应,每个乡镇力争打造
(三)围绕创特色思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户民族文化体验点,让农村产业不断兴旺发展。创新农产
提升规划水平。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 品产销模式,实现乡镇电商服务站全覆盖,促进特色农产品
一盘棋”原则,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 直供外销。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采取“公
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精心设计城市轮 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或“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辐
廓、建筑景观与色彩、标志系统,突显旅游城市文化内涵, 射带动农民增收;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以上、农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