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4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724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 /2017
(三)扩大主体搭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诚信建设
一是创新社会动员方式,传播诚信能量。注重挖掘典型,并利用道德讲堂与百姓宣讲团,把
典型模范的正能量传播出去。注重通过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渠道,加大对诚信建设工作的宣
传。二是组建志愿参与队伍,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形成政府、社会、公众多元主体参与的诚信监
督体系。组建巡查队伍经常深入基层进行督导。三是建立 “诚信清镇促进会”,推动社会化运行。
诚信清镇促进会作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主要职责就是 “倡导诚信、助推诚信、捍卫诚信”。
清镇市通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运用平稳、转型加快、活力
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一是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突破 200亿元大关,
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2万元。二是推动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了政府、公众、企业等诚
信主体之间的联系,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社会管理格局提供了重要途径。同时,随着诚信体系建
设的开展,遵纪守法、诚信实干的良好社会范围逐步形成。三是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了
“支部 +信用社 +专业合作社 +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户”等发展模式,为基层组织联系群众提供
了重要载体。四是提升了政府公信力。通过开展 “诚信职工”、 “诚信机关”创建工作,政府服
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三、清镇市 “四位一体”诚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各自为战的情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尚未形成,信用信息共享难。三是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主的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守信激
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四是对信用建设的投入保障、信用建设主体的权利义务、信用产品的推
广使用等方面缺乏制度规定,信用体系的联动效应弱小。五是信用市场供需不足,信用经济规模
较小,信用服务市场供求双重不足。六是信用文化普及不到位,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认识还停
留在表面。
四、清镇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清镇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着力把握好 “一二三四五”。
第一,围绕 “一个目标”。即:建设诚信清镇。其中 2015年,完成清镇市诚信建设管理系统
提升改造工程,在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群体率先使用信用报告。到 2016年,全面使用信
用报告,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二,建设 “两个平台”。即:建设社会信用基础数据库和社会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
一是建设社会信用基础数据库。建立以居民身份证号、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制度,与全省乃至全国接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云服务,升级清镇市诚信建设综合应用
管理系统,建设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二是建设社会征信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依托清镇市
诚信建设综合管理系统搭建征信平台,尽可能衔接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征信系统。系统开设征信
端口并按权限实行分级管理。信息主体可以在系统中查询自身诚信状况。系统征集的基础信息可
尝试依法向金融、保险等第三方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引进和培育一批征信模式
成熟且拥有大数据库的征信机构,对外提供专业化的征信服务,根据市场需求全面推动信用服务
产品创新。
第三,建立 “三个机制”。一是信用奖惩体系。即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主要以四
· 6 0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