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2017
P. 220

中共清镇市委执政纪要 /2017


                      (六)大力推进山地旅游业发展
                      大力发展集乡村体验、农业观光、健康养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形成一批由地域
                  标志性商品、地方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构成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全力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 (1)

                  积极做好山地旅游发展规划,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2)加快山地旅游精品景区和精
                  品旅游线路建设,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较高水准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旅
                  游精品。(3)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形成一批由地域标志性商品、地
                  方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构成的特色旅游商品体系。(4)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管理服务标准
                  化、品牌化。(5)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6)加大旅游策划营销力度。 (7)
                  壮大旅游生产经营主体,放宽旅游市场准入,做精一批中小型旅游企业。 (8)建好用好 “智慧
                  旅游云”。
                      牵头领导:刘玉铭
                      牵头单位:市文体广电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乡 (镇、社区)、市发改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美丽办、市
                  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

                      (七)大力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加大推进新型城镇化力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步伐,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
                  场秩序,打通供需通道,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与消费。(1)清理现有房地产库存底数,逐步减少
                  我市现有房地产库存,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统筹好棚户区改造项目周边商品

                  房源,科学制定棚户区改造项目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将市场存量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鼓励选
                  择货币安置。(3)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农民、农民工进城置业购
                  房。(4)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对暂时买不起房的居民特别是非户籍人口,支持先租房,对难以承
                  受市场化房租、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按规定政府给予一定的货币化租金补贴。(5)大力发展专
                  业化房屋租赁市场、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形成 “租售并举”的住房商
                  业模式。(6)大力发展旅游地产。(7)努力提高住房品质,为购房者提供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基础设施齐全的住房。
                      牵头领导:唐 樾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责任单位:市房屋征收局、市统计局、市国土局、市金融办、市公安局、市文体广电旅游
                  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投资促进局、各管委会、各乡 (镇、社区)

                      (八)大力推动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
                      围绕民生 “十困”,补齐公共产品供给短板,强化财政托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基本
                  公共服务。(1)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快普及十五年教育,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
                  衡。(2)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公立医院改造进程。 (3)加快市民休闲、健身、文娱活
                  动场所建设,提高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能力。 (4)做好过剩产能化解职工安置。 (5)健全就业服

                  务体系。推进全民创业计划,提高就业服务能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6)加强社会保障。推进
                  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7)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养老服务市场供给
                  机制。(8)强化 “平安创建”,提高城市社会治安治理能力,提高群众生活安全感。(9)完善城
                  乡交通运输体系,补齐城市公交基础设施短板,增强路网通行能力,推进停车产业化。 (10)推
                   · 1 6
                        ·
                      8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