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澄江年鉴2017
P. 79
特 载 2017
化农村、林业、教育、户籍、医疗、司法等改革。完善激励政 绿色产业,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特产品精深
策,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微企 加工和旅游艺术衍生品制造业,助推一二三产业实现绿色、循
业,加大研发投入,在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节能技改、 环和低碳发展。
信息化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五)坚持共享和县,践行以人为本,切实增进人民福
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创 祉。办普惠型社会事业,让幸福指数跑赢GDP增速。社会保障
新完善投融资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领域投资。坚 更广覆盖。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千方百计让群众的钱袋子
持“四个一再”,着力招大引强做特,推动产业入澄、资本入 “鼓”起来。坚持就业创业并举,以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全民
澄、科技入澄、人才入澄,做到引进一个、投产一批、带动一 参保计划,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慈
片。加强特色产品出口企业的培养和引导,构建稳定多元的进 善事业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体系,巩固提升全
出口商品体系,打造内外联动、互为支撑、互利共赢的开放新 面脱贫成果,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事业更优
格局。加强与中山大学、同济大学、云南大学等友好院校的交 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与一流院校合作办学,强
流与合作,积极创建专家院士工作站1至2个,培养引进一批企 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二
业管理、科技领军和高技能操作型人才,打造财富洼地、人才 中异地迁建,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鼓励发展优质民营学校。
福地、创新高地。 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卫生信息惠民等六大体系建
(四)坚持产业强县,以生态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 设。深化计生优质服务,持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设多层次
为核心,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坚持“优一精二强 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老龄人口生活品质。实施文艺创作精
三”的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旅游业全域辐射带动作用,促 品工程,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人均体育活
进一二三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融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澄 动场地达到2平方米以上,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社会环
江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和 境更加和谐。继续推进“平安澄江”建设,加快构建全方位、
科教康体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创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业 立体化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不断降低发案率,提高破案率,
态,打造推广11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优势资 提升群众安全感。完成“七五”普法,增强法治氛围。加强社
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拳头产品,绽放全域旅游魅 会矛盾排查调处,积极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创建食品安全
力。依托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打造国际知名的古生物科 示范县。打赢第四轮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强化安全生产底线和
考、科普、科研基地,发展科教、研学旅游。引进艺术界、传 红线意识,抓好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消防、特
媒界知名人士,打造艺术家村、摄影家基地,引领中高端文创 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防控,严防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旅游发展,提高抚仙湖知名度。实施古滇文化休闲园等文化保 三、乘势前进,勇创佳绩,在新的历史起点谱写发展新
护项目。加强对文庙及太平花灯、关索戏等文化遗产的发掘、 篇章
保护和传承。启动铜锅鱼系列美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
作。以中心医疗产业为龙头,带动健康养生、康体医疗为一体 划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
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强国际性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市场开发, 12.2%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
建设抚仙湖体育精品赛事基地,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和水上 支出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
运动。做大做强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主动承接 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
“新昆明”部分物流功能,构建滇中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打造 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
最具区位优势的现代物流园区。加强城区商业网点建设,完善 控制在7‰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
社区商业体系,繁荣城乡消费市场。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生态观 51%以上,陆地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60.9%
光现代农业。以抚仙湖国家生态农业公园创建为载体,全面推 以上。为实现以上预期目标,重点要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进农村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做强农业观光 (一)在打赢抚仙湖保护“攻坚战”上发力。今年是抚仙
体验、健康养生、商务会议、运动休闲4类庄园品牌。发展蓝 湖径流区统一托管后,全面实施环境资源保护管理体制综合改
莓种植1.2万亩、荷藕6000亩、景观苗木1.5万亩。大力发展家 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切实担当历史使命,科学统筹好抚仙湖
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 全流域的保护与发展,严格执行《抚仙湖保护条例》,始终坚
营主体。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和著名商标。建设国家级绿色农产 持“五个坚定不移”,加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抚仙湖稳
品生产加工基地。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巩固以九 定保持Ⅰ类水质。完成抚仙湖“十三五”规划项目前期工作,
村、路居、海口等优势产区为主的基本烟田生产基地。推进 启动南岸生态调蓄带、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西龙潭与梁王河
新型工业产能升级转型。坚持磷电结合,改造提升磷化工和 水库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等23个项目建设。加快实施“四退三
建筑建材产业,把东溪哨片区打造成“云南最重要的磷化工 还”。完成湖滨生态修复、北岸生态湿地二期、岸线管护工程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增容、扩量和提质为重点,加强 建设。稳步推进广龙、立昌片区9000人搬迁。退出一级保护区
“一园三片区”建设,着力引进高新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 内的林业培训中心、交通培训中心等12家中央、省属企事业单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