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南明年鉴2017
P. 119

南明综述


           有印两方。                             殿左厢房连接,面阔18.6米,进深                 日丽风恬,登空中楼阁,芙蓉四
                1926年周西成任贵州省长                8.6米,穿斗式木结构,是典型的                  面,环带三溪,东壁帐屏,西清
           时,改此祠为贵州省教育厅。                     明清寺庙戏台建筑,现今主体结                    卓笔。郭公憬然曰:‘兹其观风
           解放后,1956年改为贵阳市文化                  构尚存,楼顶已垮塌,门、窗、                    问俗之一奇观乎’,因额其台曰
           局和卫生局办公用地。后又改                     墙、板壁损毁严重。                         观风。”观风台便由此而得名。
           作中学生俱乐部,现为贵阳市                          1939年“二四”日机轰炸贵               古时观风问俗与观察气象相似,
           “六一”幼儿园使用,1991年被                  阳后,私立达德中学迁校摆郎,                    因此,又称观象台。观象台另说
           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学生住宿于回龙寺,并在寺内上                    是,相传诸葛亮南征时,大将马
                                             课。2003年9月22日,回龙寺戏楼                忠曾驻兵山上,以观天象,测风
                【民国英式别墅】 位于贵                 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                    云,故名观象台。登台远眺,极
           阳市南明东路24号的民国英式别                   物保护单位。                            目楚天,南明河两岸风景一览无
           墅,建于1948年,由上海著名建                                                    余。明末观风台成为春天游人喜
           筑师陶桂林(南京中山陵、上海                         【见龙洞】 (甘龙洞)位于                爱登临之处。旧有郡人阮仲明联
           国际饭店的营造者)设计。这栋                    龙洞堡办事处驻地东南面约两公                    语:“河上此高台,斟酒谈兵,
           为砖木结构的英式别墅,红平瓦                    里处,龙洞堡街侧,是一天然溶                    汉武乡驻师而还,尘世金戈伤往
           屋顶,青砖墙勾缝。客厅内设有                    洞。相传曾有龙潜藏其中。洞宽                    事;曲中闻折柳,斜阳满树,鄂
           壁炉,客厅、餐厅的地面均为梓                    10米左右,长约20多米。洞中钟                  文襄凯歌之后,谁家玉笛暗飞
           木花地板。整个建筑占地面积近                    乳倒悬,怪石嶙峋。明万历年间                    声。”杨文照曾作《雨后游观风
           一亩,建筑面积为375.6平方米。                 贵州巡抚郭子章在溶洞石壁上刻                    台》一诗:“乱草碧如烟,晴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何应                 题有“见龙洞”三字,字大0.33                  落眼前。寺门缘路转,河势抱山
           钦、何辑五、谷正伦、顾重庆、                    米,左刻“万历辛丑岁”五字,                    圆。密树多藏雨,新秧半插田。
           刘汉珍、何玉书、赖永初等军                     右刻“泰和郭子章题”六字。字                    断霞飞一缕,脉脉上遥天。”
           界、政界、商界知名人士都在贵                    均约0.1米大,旁边还有两块石碑                  (见《芋香馆诗集》及《黔南六
           阳的观风山下建有花园式别墅,                    于壁间,高约0.67米,宽1米,刻                 家诗选》)。1928年建无线电台
           形成南明河畔的建筑群景观。随                    字数十行皆行草,至今尚存,因                    于其上。后观风山麓为住宅区,
           着历史的变迁。这些建筑群中的                    洞无水,惯称“甘龙洞”。1983                  公路环绕。山上坟墓多已迁走,
           特色各异的小楼房多已不复存                     年9月被贵阳市政府列为市级文物                   惟有明代马福民其子马应龙以及
           在,而南明东路24号的英式别墅                   保护单位。                             张先壁等数人坟墓。
           仍然完整无损。2003年10月被贵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
           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                                                      上庙宇、亭、阁,均被视为“四
           单位。                                        古迹遗址                     旧”而毁坏殆尽,今仅存遗址。
                                                                               1980年,贵阳市人民防空委员会
                【回龙寺戏楼】  回龙寺                                                   在山上架设防空警报器。近年
           戏楼为回龙寺建筑群的残部,在                         【观风台】 又名观象台,                 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对山上残
           今贵阳市南明区云关乡摆郎村摆                    位于贵阳市区东南,观水路南侧                    存建筑加以修葺,重建凉亭,可
           郎小学内,始建于清代。寺已毁                    的观风山上,山之西南面为贵州                    供游人登临游览。
           圮,今仅存戏楼一座。                        省委机关所在地,南明河绕东南
                据清道光《贵阳府志·祠宇                 角流过。观风山海拔1123.5米。据                    【翠微园】 又名翠微阁,
           副记》记载,回龙寺在贵阳南隅                    康熙《贵州省通志》记载:明万                    位于浮玉桥南岸,是一组颇具历
           里有五座,其中“一在摆郎堰,                    历三十二年(1604年)贵州巡抚                  史文物和观瞻旅游价值的古建筑
           寺前有风水塔七级(按实际为九                    毕三才建亭其上。据毕三才观风                    群。坐落于甲秀楼之南,南明河
           级)”。戏楼平面呈凸字形,两                    台碑记:“百日而台岿然落成。                    水自西而来又折往南绕园而过,
           层,坐东向西,小青瓦盖顶,                     时甲辰二月三日,余邀中承郭公                    汇为涵碧潭和鳌矶湾。历史上这
           门、窗均镌有花饰。它与原寺大                    偕往以观。是日也,云蒸霞蔚,                    一片河湾为城南居民饮水之源。

                                                                                                        ·75·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