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3 - 宣威政协志
P. 593

附  录

组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坚定信心、营造氛围,吃透政策、主动探索,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等对策建议。
宣威市委书记保明顺批示:“旧城区是城市的夹缝地,经济社会塌陷带;旧城改造是城市化绕不开的结,
是必须面对,再难也要迈过的一道坎。报告真实反映了我市旧城区现状,推进旧城改造的客观必然性
和现实紧迫性。请政府召集相关部门专题研究,编制旧城改造规划,今年启动一至二个条件较为成熟
的旧城改造区,打造城市综合体,典型引路,渐进、稳妥推进中心区旧城改造。通过完善旧城区配套设施,
科学规划,推动改造,确保旧城区安全、改造区平稳。” 这样的批示不止一次,《宣威文化产业发展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的视察报告》等许多报告均有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

      如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调研,针对农田水利设施重建轻管现象突出、效益难以发挥等问题提出建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启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
革工作。又如畜力铁轮车改造的调研,市委、市政府采纳政协建议后,及时出台实施方案,将此工作
纳入年度千分制考核,农户每更换 1 辆胶轮车,市财政补助 50 元,乡(镇、街道)配套给予一定补助,
市财政拿出了 250 多万元资金给予补助。

      民生问题无小事。五年来,宣威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教育、
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关键性问题,先后精心选择数
十个课题开展调研视察,形成了 34 份事关民生、事关发展的调研视察报告,提出了 270 余条有分量、
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批示,许多意见建议被市委、市政
府采纳,见诸部门工作实际,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问题。

                                  情系民生,办实事见真情

      宣威是云南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近年来,该市在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发展不充
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150 余万人中尚有近 40 万贫困人口。五年来,宣威市政协始终坚持
以人为本,履职为民,积极为委员搭建“五个一”活动平台,倡导委员在承担社会责任中奉献爱心,
引导委员在开展扶贫济困中传承美德,支持委员在为民办实事中展示风采,激励委员在建功立业中施
展才华。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开展扶危济困、捐资助学、兴办公益事业等活动,在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
先后捐款 12040 万元,为民办实事 2994 件,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和市民的高度赞誉。2012 年 4 月与
贵州省威宁县政协共同协商,签订了《政协云南省宣威市委员会、政协贵州省威宁县委员会协商共建
宣威市与威宁县界河桥梁框架协议》,议定在界河上对等投资建设 3 座桥梁,可望在今年 6 月底前竣
工,将为缓解宣威与威宁界河两岸地区边缘化贫困问题,解决群众出行难和促进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起
到重要作用。2008 年以来,宣威市政协开展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组织了 133 名委员捐资 165.5 万元,
先后帮助一中、五中、六中等品学兼优的 870 名高中贫困生完成学业。在宣威市政协推动下,先后成
立了普立乡、龙潭镇和文兴乡助学会,共筹集资金 400 余万元,为资助贫困家庭孩子求学建立了长效
机制,形成了社会各界关爱贫困学子的良好氛围。2010 年,宣威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政协委员
积极响应市政协倡议,为抗旱救灾捐款 420 多万元,以实际行动为灾区群众奉献爱心。汶川大地震同
样牵动着委员的心,全市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捐助善款共计 80 多万元支援地震灾区。五年来,委员

                                                                                                                                        513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