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红塔年鉴2020
P. 54
固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山坝统筹、规划留白、产城 险的体制机制,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全
融合等理念,推进村级层面“多规合一”,科学谋划村庄 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要把维护政治
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选择、用地布局、民居建设等,做好 安全摆在首位,对政治安全风险始终做到态度上零容忍、
高铁新城片区居民公寓规划建设,示范带动全区民房建设 思想上零松懈、工作上零差错,坚决消除一切隐患,守住
2020 组团式、小区式安置,促进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深 不发生重大暴恐事件的底线,确保全区大局稳定。严格落
入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创建工作,引导群众践行社会主义 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提高依法管
核心价值观,巩固拓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成 网用网治网水平,完善制度、综合施策、防范打击,坚
果,树立农村文明新风。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 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
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 量,夯实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健全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
HONGTA YEARBOOK
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厘清村组职能职责,使农村议事决 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互联
策和管理服务机制更加贴近群众、更为精细有效。全面落 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打击网络传销、金融诈骗、
实“千名领导挂千村、万名干部抓振兴”责任制,组建工 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
作队,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机制、压实责任、强化督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
查,发挥好领导干部在指导完善规划、培植壮大产业、巩 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
固脱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推乡村 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在全区推
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广“3+N”群防群治新模式,促进党建和社会治理联建双
(四)树牢生态文明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 推,让“枫桥经验”在红塔区落地生根,确保全区人民安
战。天蓝、地绿、水清的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社会 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扛牢的政治责任。要树牢“绿 ——突出“三抓三保”精准发力,主要抓好六个方面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其融入“三 的工作:
城”建设的全过程,按照“开放、创新、生态、宜居、宜 (一)抓投资。进一步强化“投资拉动、项目带动”
业”的要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理念,根据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张牌”的决策部署和
可持续发展,力争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 “三城”定位要求,围绕乡村振兴、高铁新城、园区经
管理,确保既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 济、“一县一业”等领域重点,提早谋划好“十四五”规
向,围绕中央、省、市《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 划项目布局,切实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工作力度,完善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7大标志性战 良性滚动项目发展机制,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储备
役贯彻落实。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围绕建筑施工和道路 格局,力争滚动储备项目投资达1 500亿元以上。继续对区
扬尘、水泥行业脱硝、挥发性有机物等开展专项治理,深 级责任领导和各乡(街道)、部门实行“派单制”,全面
化“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成果,确保全区空气质量保持 推进区级领导的包保制度和区级领导跟踪联系协调制度,
优良,坚决防范出现重污染天气。以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为 压实区级领导、园区、部门、乡(街道)各级责任,加大
重点,大力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以东风水库等集中式饮 对全区范围内洽谈项目及在建重点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力
用水源地为重点,持续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和监管 度,加快高铁新城核心区杯湖公园、城市展厅、三医院搬
力度,深入开展水源地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启动东风 迁、居民公寓项目及弥玉楚高速、年产3 500辆半挂车、
水库-赵元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做好红旗水库、合 鲁玉新型建材等重点项目推进,做好北片区新成交地块
作水库千吨万人水源地的“化、立、治”等工作,确保水 项目的沟通协调,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
源地水质总体安全;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重点, 个。全力抓好老五街片区改造,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适时
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和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 启动凤凰路片区征拆工作,力争年内启动中心客运站片区
PPP项目推进,抓实农业污染特别是畜禽污染综合治理。全 回迁安置房建设,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社会资本
面强化资源高效利用,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健全 加快核心区建设,把老五街片区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和建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节 筑特色的集文化、酒店、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于一
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 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强化主要领导率队点对点招商、精
用制度。高度重视厨余垃圾处理,积极推进“生物质高效 准招商工作机制,借助沪滇合作、友好城市、市驻点招商
有机肥”项目建设,确保2月底前建成投入运营。要统筹抓 机构、异地驻滇驻玉商会、外埠商会、招商代理机构等平
好玉溪大河流域保护修复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等 台,积极探索社会化招商引资机制,拓宽招商渠道,提高
任务的贯彻落实,力争今年珠江水系(玉溪大河流域)优 引资成功率;着力规范招商引资项目准入、交办、退出机
良水体断面比例保持在50%以上。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生 制,全面清理已签约未落地的项目,实行项目动态管理,
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强化生态空间的科学规划与管控, 着力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要建立完善投资评估
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市级下达指标任务,湿地面积 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
达到市级下达指标任务,湿地保护率达到52%以上。持续 制,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
深化生态文明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融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民间投资“不敢投、不愿投、不
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制度落实,强化环境保护“党 能投”等问题,激活民间投资。
政同责、一岗双责”,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 (二)抓增收。以产业培植和项目建设为重点,拉
理制度改革,全面加强环境监测监管执法,不断完善生态 动财税增收,拓宽财源渠道。扶持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
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建设。 培植新兴产业,积极引导小型企业、微型企业、新型企业
(五)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发展壮大。加快临岸三千城、红星美凯龙、新天地等城市
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完善防控重大风 综合体配套建设,尽快投入运营,完善大营街幸福小镇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