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0 - 中共禄劝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520
2017
2017 年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执政纪要年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执政纪要
加大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力度
统筹开发利用禄劝红色资源
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于 1999 年 8 月由省委、省政府批准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县。
2005 年列为全国 100 处重点红色旅游地之一,2006 年列为全国 30 条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是全省 47 个革命老区县之一。聂荣臻元帅曾为禄劝题词“革命胜地,山川增辉”。
1935 年和 1936 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过禄劝,经过 14 个乡(镇),66 个村委会,
311 个村小组,住过 84 个村寨,历时 12 天,行程 985 华里。曾攻破县城,处决了敌县长何泽周、
团总周铁城,镇压了一批地霸。红军打开监狱,释放无辜群众,开仓济贫,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给全县人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少贫苦农民纷纷参加红军,保护红军伤病员,为红军送
粮带路。1935 年 5 月 9 日,在当地 37 名船工的帮助下,依靠 6 条小木船,经过 7 天 7 夜的摆渡,
中央红军 3 万多人在皎平渡顺利渡过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重
大战略转移。
解放前后,禄劝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开展开辟禄武新区、征粮剿匪等斗
争活动,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在禄劝这片红色热土上,沉淀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树立
了无限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一、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作为禄劝来说,“红色文化”是我县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名片。在红军长征过禄劝及解放
斗争过程中,革命先辈在禄劝留下多处革命遗址。革命遗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是
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
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
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分布在全县各地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禄
劝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着不可再生性和排他性,通过充分挖掘革命遗址中蕴含的革命精神,
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 打造出一个个闪光的“珍珠”,串起红色旅游的线,才能使
禄劝红色文化这张名片亮丽登场,使其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县文化建设、旅
游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二、禄劝革命遗址遗迹概况
(一)革命遗址遗迹现状
根据全县区域革命遗址普查情况和县委党史研究室核实统计,全县现存革命遗址遗迹 15 个,
另有 5 个重要党史事件及重要机构旧址(丽山禄劝籍革命烈士张建武牺牲地、美能遭遇战战斗
遗址、禄劝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遗址、滇北地委成立遗址、中屏击毙匪首金丽尧遗址)已彻
底被人为损毁和自然毁坏。现上报收录在由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云南省革命遗址通览》和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