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7 - 中共禄劝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457
典型报道
一个堡垒:党组织成致富领头羊
113 户易地搬迁农房建设完成;6 条共 9.6 公里的自然村公路完成硬化;户均 8700 元标准
支持贫困户一家一个增收产业项目;49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摘了穷帽……这是一份去年的答卷,
中屏镇植桂村党总支书记杨仕龙向记者细数着。
远看,新楼林立、种植大棚成片;近看,文化广场、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
如今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变化这么大,多亏了干实事的党员干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大明家 20 多年的土坯房换
成了二层小楼。“他们教村民种植养殖技术,领着大家参加合作社,收入才上来。”说起党员干部,
张大明赞叹不已。
长期贫困的植桂村地处大山,群众综合素质不高,农业生产方式简单,增产增收项目缺乏。
几年前,村里党员干部也安于现状,党建薄弱,党组织堡垒作用发挥不好。
“给钱给物都不如建一个好支部!”杨仕龙认识到,脱贫不单单是多挣一两千块钱的事,
越是落后的地方越是需要能帮群众“算账”、出主意的人,越需要党员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要让群众“口袋鼓起来”,应先从提高党员干部活力入手。植桂村开展“强筋壮骨”活动,
把 12 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25 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并把 3 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
了村干部。
村干部胡加学介绍说,每个村干部都包户帮扶,每位党员都和贫困户结对子,以“责任清单”
落实“全员捆绑”,并给全村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能力和特长做好分工。“让扶贫开发
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就出现在哪里,让组织活跃在田间地头。”
板栗、核桃和养殖产业有规模了,但用啥药、施何种肥、卖价多少,村民各自为政。做强
产业成为植桂村党总支的大事。“党组织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想办法组织大家进行标
准化生产。”胡加学说。
以产业为纽带,采用“村党总支 + 基地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贫困户)”运行模式,
由村党总支牵头注册成立了黑皮鸡枞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接受村党总支的领导,统筹管理合作
社的运转,黑皮鸡枞种植合作社成员由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组成。
目前,合作社现已同企业签订了包产量、包价格、包回收的“三包”协议。种植 4 亩黑皮鸡枞,
预计亩收益 60 万元,贫困户增收明显。“宣传政策,告知市场信息,送种养殖技术,党员干部
一个月要跑我家三四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杨仕泽参加了黑皮鸡枞种植合作社。党员干部的做
法让他心里有了底,现在增收的路子越来越清晰。
农户建安居房,有的党员干部家却仍是旧屋;建饮水工程,有党员干部家水龙头却始终是
摆设……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支柱,要脱贫摘帽就得让每个村党组织都成为坚强堡垒,让每
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
“今后,还要依然坚持用党员的‘勤奋指数’,增快群众的‘致富指数’。”杨仕龙说。
一种斗志:啃贫困“硬骨头”
“问题拖沓不解决的要坚决问责!”“明年的道路硬化要提前考虑。”“年底了,要去老
乡家串串门。”……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