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1 - 中共禄劝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461
典型报道
脱贫致富的希望。
房子盖好了,猪也养起来了,李德义对政府的扶贫政策有了信心。李德义是个有心人,在
与乡镇干部聊天中,得知政府正在大力推广新的产业,就又动了心思。
2015 年至今,仅则黑一个乡就利用上级扶贫资金,修建了 64 条,200 多公里的乡村公路,
135 个自然村全部道路硬化。乡政府以此为契机,鼓励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免费提供种子和化肥。
李德义就是看中了这个机会,把村里别人不愿意种的土地都租过来,家里没有劳动力,就花钱
雇几个短工,种下了 15 亩新品种土豆。
新品种土豆收获的时候,很快就被人以每公斤 1 元到 1.2 元的价格收走,毛收入 3 万多。
自己家的两亩山地,李德义种了当归,卖了七千多元。现在,李德义对偿还盖新房的 6 万元贷款,
已经有了信心,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妻子的病也大有好转。
政府的扶助,自己一年多的辛勤劳作,收获满满。现在,李德义家实际上已经摆脱了贫困,
可是政府承诺还会有政策继续扶持,所以别人农闲的时候,李德义还在地里忙活着,他希望看
到来年更大的收获。
李德义的笑给人印象深刻。这笑,是对脱贫的自信;这笑,是对致富的憧憬。李德义有特
长,有经验,用心还勤快,原来就差没资金,没法扩大生产,有了扶贫资金的助力,李德义的
长项一下有了发挥的空间,两年下来,收入增加了,房子改好了,信心更足了。要帮助群众脱贫,
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精准帮扶,尽最大的努力,但是仅仅靠外力推动还不够,贫困群众自己
也要开动脑筋,挖掘潜力,寻找增收的渠道。对于贫困户们来说,与政府同心,给自己信心,
脱贫中尽心,自己的日子一定能像李德义一样,变得舒心。
禄劝马鹿塘乡的神奇蜕变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2017 年 5 月 18 日播出、昆明日报 5 月 20 日转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一轮轮脱贫攻坚战役,我国农村
贫困人口从 2012 年末的 9899 万,锐减到 2015 年末的 5575 万,短短三年间,成功减贫 4324 万
人。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已从 2012 年末的 10.2% 降到 2015 年末的 5.7%,减贫成效举世瞩目!
在云南省禄劝县《经济半小时》记者实地考察一个月,那里发生的变化让人意想不到。
云南高寒山区人均收入只有 2500 元
农业脱贫前景渺茫
清晨 6 点多,当第一轮曙光爬上山坡时,段建华夫妻俩已经拿着锄头,来到房屋后面的斜
坡地上,给种了 2 个多月的洋芋,也就是土豆苗翻土、锄草。记者也生平第一次拿起锄头,学
着段建华夫妇的样,忙活起来。
云南省禄劝县马鹿塘乡上火房村村民段建华:一亩洋芋两千公斤左右,价格好一点会卖到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