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4 - 中共禄劝县委执政纪要2017
P. 454
2017
2017 年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执政纪要年中共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委执政纪要
80 多年后的今天,金沙江湍急依旧,皎平渡已换了容颜。修路、建桥、盖房、教技术、搞电商,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昔日渡口小村日新月异。
“党员干部扑下身子,带领群众苦干,才有了如今的巨变。”老船工张朝满的女婿裴清说。
脱贫攻坚中强化干部执行力,加快节奏扎实推进,成为鲜明的“禄劝特色”。
找项目、寻支持;下基层、进农家、到工地、入田地;推进基础建设,开展产业扶持……
全县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农户建安居房,有的党员干部家却仍是旧屋;建饮水入户工程,党员
干部让农户先建;九龙镇工作人员杨俊峰经常加班,婚礼推迟再推迟……
“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支部!”中屏镇植桂村开展“强筋壮骨”,把 3 名党员致富能
手培养成村干部。每个村干部包户帮扶,每个党员和贫困户结对子,以“责任清单”落实“全
员捆绑”。
全县 36 支驻村帮扶工作队、232 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驻村定点帮扶,4852 名机关党员结对
帮扶贫困群众,48 位市县级领导、百余个各级部门及企业的干部职工实现了县内贫困户结对帮
扶全覆盖;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 36 支,任命第一书记 36 人……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员就出现
在哪里。
宽敞明亮,砖混结构的二层小楼,是团结镇治安村朱学昌的新家。“党和政府处处为群众着想,
不然我做梦也建不起新房。”66 岁的老人眼角湿润,“如今,干部和群众真是越来越亲、越走
越近!”
一种力量相依相伴
禄劝县居住着汉、彝、苗等 24 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 14.3 万人。各民族就像山间的马樱
花一样相依相伴。
但是,脱贫攻坚任务也格外艰巨:全县贫困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近四成。苗寨洗马塘 52 户农
户中,就有 45 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是少数民族村寨贫困的缩影。
晚上睡觉有蚊帐、不被蚊子叮咬;每家都能卖更多的肥猪;讲究卫生,可以经常洗
澡……几年前,苗寨子屏镇芹菜塘村民小组曾经写下了 11 条“好日子”愿望,朴实简单
得令人心酸。
“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禄劝各界行动起来,各族群众携手并进。
县委书记联系苗族,县长联系傈僳族……围绕少数民族群众“脱贫摘帽”,禄劝出台整族
推进方案,每个领导至少对口挂钩一个少数民族。
教育、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各类脱贫工程,都优先安排少数民族群众。全县 51 个易地扶
贫搬迁村中,仅苗族村寨就有 19 个。
在洗马塘易地扶贫搬迁点,记者看到一派全新的景象:白色二层小楼整齐划一,4.5 米宽的
硬化主干道通到房屋前,活动室、小广场、公厕等一应俱全。村民原以种玉米、土豆等为主要收入,
在政府带动下种植了樱桃、青椒等,在果林里套种蔬菜,每户还领到一头能繁母牛。
禄劝县提出,各族村寨都要像洗马塘一样,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
本医疗和住房。“整族不脱贫,干部不脱钩,还要被问责。”
禄劝人格外喜爱马樱花,因为地越贫瘠,它生命力越强;山越陡峭,它扎根越深。
人们深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禄劝人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憧憬:“待到各民族全面
脱贫致富之日,那图景一定更胜于马樱花海。”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