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毕节地区通志(卷十)
P. 53

人物志


            衙门,立于神武门外,不准太监出京,违者正法。”八月初六,慈禧上谕到达济南,欲保安德
            海。丁宝桢从容应对,机智处置,前门接旨,后门斩安。此举声震朝野,天下闻名。李鸿章阅

            《邸钞》,传示幕客,谓“稚璜成名矣”。曾国藩对薛福成云:“吾目疾已数月,闻是事,积
            翳为之一开。稚璜豪杰士也。”

                 丁宝桢热心洋务,致力于求富自强。认为“中国自强之术,于修明政治之外,首先精求戒
            备,所谓弃我之短,夺彼之长也”。光绪元年(1875),在山东创设泺口制造机器局,“令其
            自办机器制造,俾各勇营枪炮,旧者可以整之使新,新者不必远购外洋而得用亦与外洋相等,

            庶可为国家省无穷之费。”创局一年后,枪炮制成,是为山东洋务之始。时值日本挑衅,欲
            犯中国海疆,丁宝桢密呈海防计划,在山东烟台、威海卫、登州等处构筑炮台,以固海防。

            二年(1876),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继续提倡洋务,创办四川机器局,为四川近代工业之发
            端。设局之初,官绅中有反对洋务者,竞相弹劾丁宝桢;朝廷昏庸,不查实情,于光绪五年

            (1879)二月,以“费用较巨,制造未能精良”,令停办机器局。丁宝桢据理抗辩,痛斥墨守
            故常之辈,陈述异日当有收效之理。几经周折,于是年十月重开制造局,并扩大生产规模,制

            造出前后膛枪、药弹、铅弹、炮及小型机器。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丁宝桢以自制军
            械装备五营军旅,交鲍超带领,奔赴云南边疆要害地方驻扎,为岑毓英抗法后继之师。战事吃
            紧,抗法将领致书丁宝桢,望其“能赐接济”。丁宝桢慨然相助,四川所制造的枪炮弹药得以

            大用。
                 丁宝桢于四川总督任上,殊为关注关乎国计民生的盐政,察知川盐实行官发盐引、私商运

            销制度,官吏借此婪索,商人遂违禁加斤。盐官乘机贪污受贿,奸商从中盘剥人民,弊端甚
            多。遂呈请废除旧制,实行官运商销法,在泸州居中设立官运总局以为统筹,在盐井设立厂
            局分运各岸;又在各岸设立岸局分销私商,将引课、税厘皆纳销于成本之中。此法实行后,

            贪官、奸商无利可图,深为不满,尽皆诋毁“官运盐务,利少弊多”,请立即停止推行。丁
            宝桢力排众议,坚持改革,成效卓著,一年后所收税羡及各项杂款达百余万两,四川财政收

            入大为增加。丁宝桢在川黔边境设永岸、綦岸、涪岸、仁岸,川黔盐运畅通,以解黔地民众
            食盐之困。
                 丁宝桢重视地方建设。到任即踏勘检查都江堰,见都江堰年久失修,分水鱼嘴及人字堤残

            缺朽坏,灌溉河渠淤塞,感到痛心疾首,于是在光绪二年(1876)二月率官民动工修整,将河
            渠疏通。计修渠70余里,砌堤1.2万余丈,修复人字堤130余丈,分水鱼嘴3处,川西平原复为

            水旱无忧的锦绣之乡。百姓为纪念宝桢功绩,曾在都江堰建立丁公祠。现今修复的都江堰二郎
            庙,亦塑有丁文诚公像。

                 丁宝桢为官在外,仍心系故里。在山东任巡抚时,“请旨省墓回邑”,见故乡时势多艰,
            遂与贵州巡抚商议,调威宁知州钱壎担任平远州牧,并从山东拨银2.5万两支持钱壎治理平远。

            十年(1884),宝桢于四川总督任上,捐钱1000两为家乡织金修葺学宫,继又捐银2000两资
            助家乡办学育人,还捐资修赤水河、簸渡河交通设施和牛场至滥泥沟大路,故身为督抚大员
            却负债甚多,病危致书恭亲王谓“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十二年



                                                                                                           381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